凌晨四点的轧钢厂,还浸在墨色的寂静里。叶辰推开设备科的门,钥匙插进锁孔的“咔哒”声在走廊里格外清晰。他走到墙角的铁柜前,掏出三角钥匙拧开,里面露出个用油布裹着的长条形物件,解开油布,晨光透过高窗斜照进来,映得那物件的金属边缘泛着冷光——是他熬了七夜画出的“自动送料机”图纸,纸页边缘已经被手指摩挲得发毛。
“叶师傅,您又来这么早?”门卫老张提着热水壶路过,看见他眼里的红血丝,忍不住念叨,“就算要赶工,也得歇口气啊。上次那台冲压机改造,您三天没合眼,差点栽在机床旁。”
叶辰笑着接过热水,往搪瓷缸里扔了把茶叶:“张师傅,这自动送料机要是成了,车间的效率能提三成,工人也不用天天抱着钢板往模具里塞,安全多了。”他指着图纸上的齿轮组,“就差最后一个传动比没算准,今天必须弄出来。”
老张凑过来看,图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线条看得他眼晕:“这玩意儿真能行?王厂长都说了,实在不行就去市里买台现成的,花不了几个钱。”
“现成的不适用。”叶辰用笔尖点了点图纸上的标注,“咱车间的钢板厚度不均,市售的送料机灵敏度不够,容易卡料。我这设计加了个压力传感器,钢板太厚就自动停机,安全得很。”他说着,从铁柜里搬出个半尺高的木盒子,里面是用硬纸板和铁丝做的模型,齿轮转动时还能带动小铁片模拟送料动作。
老张啧啧称奇:“您这脑子咋长的?我孙子学机械的,说这玩意儿得用电脑算参数,您用算盘就弄出来了?”
叶辰的算盘就摆在桌上,算珠上还沾着铅笔灰。他昨晚算到后半夜,演草纸堆了半尺高,才把齿轮的齿数比敲定在1:3.7。“电脑算得准,但咱这老车间的机器有脾气,得凭经验调。”他拨了下算盘,算珠碰撞的脆响里,透着股执拗。
天亮时,车间主任老李带着几个老师傅来了。看见图纸上的设计,老李眉头拧成疙瘩:“叶辰,这链条传动能扛住三毫米厚的钢板?别到时候崩了伤着人。”
“我试过。”叶辰从墙角拖出根锈迹斑斑的链条,“这是从报废的起重机上拆的,承重够,我在上面焊了加强筋,抗拉力比原来高五成。”他又指着模型上的弹簧装置,“这里加了缓冲,就算卡料,链条也只会打滑,不会崩断。”
老师傅们围着模型议论起来。负责焊接的王师傅敲了敲模型的铁皮:“这连接轴得用45号钢,焊接时得预热到300度,不然容易裂。”掌钳的刘师傅则盯着齿轮:“齿牙的角度得磨成20度,太陡了容易啃齿,太缓了传动力不够。”
叶辰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着,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阳光爬上桌面,照在他的笔记本上,能看见前几页画着的送料机草图,从最初的单齿轮传动,到现在的组合齿轮组,改了足足十七版。
“下午先做个小样机试试。”老李拍了板,“材料库里的边角料随便用,需要啥工具尽管开口,我让仓库给你开绿灯。”
中午饭是秦淮茹送来的。她拎着饭盒走进车间时,正看见叶辰蹲在地上,用粉笔在水泥地上画传动示意图,周围围了一圈工人,听得聚精会神。他的裤脚沾着机油,袖口卷到肘部,露出的胳膊上还沾着粉笔灰,讲到激动处,手舞足蹈的样子,倒像个给学生讲课的先生。
“先吃饭。”秦淮茹把饭盒往他手里塞,目光扫过地上的图纸,突然指着个齿轮问,“这个轮是不是转得太快了?上次你给棒梗做的风车,转得太急就容易晃。”
叶辰愣了一下,低头看着那个齿轮的转速标注——每分钟120转,确实比同类设备快了20转。“你说得对!”他突然拍了下大腿,“转速太高容易共振,得降到100转!”
周围的工人都笑起来。王师傅打趣道:“叶师傅,还是秦姐懂你,一句话顶我们说半天。”
秦淮茹的脸微微发红,把饭盒里的红烧肉往他碗里拨:“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我给你带了点咸菜,解腻。”
叶辰扒着饭,眼睛却还盯着地上的图纸,突然想起什么,往秦淮茹手里塞了个油纸包:“这是厂里发的水果糖,给棒梗和小当带回去。”又压低声音补充,“昨天去医院问了,你的药下周就能取,我帮你去拿。”
秦淮茹的手紧了紧,点了点头,没说话,只是往他碗里多夹了块排骨。
下午开工时,车间的角落里支起了临时工作台。叶辰带着两个学徒工,把切割好的钢板往虎钳上夹,火花溅在他的护目镜上,像落了串星星。王师傅的焊枪“滋滋”作响,红色的焊花在钢板上凝成坚固的节点,刘师傅则蹲在砂轮机旁,打磨着齿轮的齿牙,砂轮转动的“嗡嗡”声里,能听见他哼着的小调。
“叶师傅,传感器咋装?”学徒工举着个巴掌大的金属片问。那是叶辰托人从市里买来的压力传感器,用在送料机的进料口,能感知钢板的厚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