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龙元年正月,夜。
长安皇城,灯火煌煌,却透着一股大厦将倾前的死寂。
病榻上的女皇武则天已至暮年,张柬之等大臣发动的“神龙政变”余波未平,逼她退位,还政李唐的声浪日益高涨。
她躺在寝殿中,呼吸沉重,一生的波澜壮阔与此时的孤家寡人形成残酷对照。
突然,殿外传来山呼海啸般的惊呼。
夜空,并非漆黑,而是被一片巨大的、如水波般荡漾的光幕所照亮!
那光幕横贯天际,星辰失色,整个长安城仰头可见。
“陛下!天……天有异象!”内侍连滚爬爬地闯入,面无人色。
武则天在宫女的搀扶下艰难起身,走到殿外。
她抬头望去,浑浊的双眼骤然收缩。那光幕之中,并非神仙鬼怪,而是清晰的、活动的景象。
这是宫廷!
却并非她所熟悉的大明宫。
几乎同时,被迫迁居上阳宫的李显,李旦,以及张柬之、崔玄暐等政变核心大臣,乃至长安城的百姓,全都看到了这不可思议的一幕。
光幕中的画面稳定下来。
字幕浮现:【理朝·永徽三十一年,帝寝疾,太子监国】
“理朝?”
“永徽?那不是先帝早年的年号吗?
不过没用这个年号这么久吧?后来不是改了年号吗?”
长安城中,窃窃私语声汇成浪潮。
画面中,一位面容清癯、与唐高宗李治有八分相似,但眉宇间少了几分阴郁,多了几分平和的中年皇帝,正半倚在榻上,轻轻咳嗽。
年轻却沉稳的俊美太子回禀道:
“父皇……工部提出的……固然能解眼前之急……
“昭儿,朕知你心系民生。
但全面疏浚,工程浩大……恐生民变啊。”
侍立在侧的史官……
“……只是……怕是要说朕……甚至说太子你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
“父皇,儿臣年轻,被说几句好大喜功无妨。
只要于国于民有利,儿臣愿担此……父皇只需在最终决策时,肯定此策便可。”
……
画面里的太子回禀完后,上前一步,细心地将皇帝滑落的薄毯往上拉了拉,还关心皇父,叮嘱其按时喝药。
之后,画面上显现出当时史官当日记录以及一段私评。
【帝与太子议政,时有异见。
然太子每能以理服之,兼虑帝疾,言辞恳切,举措得宜。
帝虽初疑,终多纳之。
父子相得,争议反增其情,殊为异数,亦国之幸也。】
一开始,看着这对话这情景,大唐观者无不感到一种诡异的熟悉感!
尤其是李显、李旦,心中更是翻江倒海,这不就是他们父子当年常常面临的困境吗?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却截然不同。
看着异世界大理里那位太子的言行举止,忍不住惊叹不已。
看到史官记载后,双眸瞪得老大,不敢置信极了。
就在这时,画面一转,来到一处精致却不失雅致的宫苑。
一位身着常服,气质温柔,长得花容月貌的睿智的妇人正在修剪花枝。
太子年纪看起来比前面画面里多了几分稚气,显然这画面发生的事情,在前一画面之前。
他正坐在她对面,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母后,今日与父皇议政,儿臣又险些与父皇争执起来。”太子叹了口气。
林后放下银剪,亲手为儿子斟了杯茶,声音柔和却有力:“昭儿,你可知你父皇为何总是‘拦’着你?”
太子抬头,有些不解。
林后微微一笑:“他非是拦你,而是在为你试错。
他坐在那个位置上,看到的不仅是策略本身,更是策略执行中可能出现的万千漏洞,以及朝堂上下的暗流涌动。
他若觉你策论有隙,你便回去,写出至少十种最可能出现的意外,并附上应对之策,证明你思虑已周全。
届时,他岂有不准之理?”
太子眼神一亮,如醍醐灌顶。
“做事不要一味苦求,而是用行动证明,你不仅看到了目标,更看清了路上所有的荆棘与沟坎。”
林后的声音温温柔柔的,可话语却充满着智慧与温情。
“治国,需要的不仅是锐气,更是算无遗策的沉稳,与直面失败的担当。
你要让你父皇看到的,不仅是‘你想做什么’,更是‘你能承担什么’。”
光幕前,大唐太极殿外,一片死寂。
被迫退位、心境复杂的武则天,死死盯着光幕中那个与她身份相似,却选择了完全不同道路的林后,第一次失态地喃喃出声:“她……她竟然……”
后半句话噎在喉中。
武则天看不懂,却大感震撼。
张柬之等大臣面面相觑,他们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惊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
原来,权力的交接与父子关系的处理,竟能有如此和谐、充满智慧的方式?
……
最后天幕展现了林后的晚年。【理朝·思宁太后 清晖园农事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快穿之生子躺赢请大家收藏:(m.20xs.org)快穿之生子躺赢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