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静王合上铁盒,郑重地说:“贾大人放心,本王定会将密函如实呈给圣上,并向圣上说明宝玉和黛玉的功劳,以及贾府的清白。只是‘暗影’势力庞大,眼线众多,此事还需谨慎行事,切不可走漏风声,以免打草惊蛇。”
贾政连忙道谢:“多谢王爷仗义相助。贾府上下,感激不尽。”
北静王又与贾政商议了许久,确定了呈递密函的时间和方式,才让贾政离开。待贾政走后,北静王立刻召集心腹,吩咐他们加强府中戒备,同时暗中调查密函中提到的眼线名单,确保在呈递密函前,不会出现意外。
第三折 黛玉寻踪查旧账
贾政前往北静王府的同时,黛玉在紫鹃的陪同下,来到荣国府的账房。她想从贾府历年的旧账中,寻找与“暗影”组织或姑苏神秘势力相关的线索。
账房先生见是黛玉前来,连忙起身迎接:“林姑娘今日怎么有空来账房?可是有什么吩咐?”
黛玉微笑着说:“我想看看贾府近二十年来的往来账目,尤其是与姑苏商户的交易记录,不知先生能否帮忙找一下?”
账房先生有些为难:“姑娘有所不知,府里的旧账大多存放在库房,有些年份久远的账目,怕是已经受潮发霉,整理起来颇为费力。而且,这些账目涉及府中机密,若没有老爷或老太太的吩咐,小的实在不敢擅自拿给姑娘看。”
黛玉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贾母的手谕:“先生放心,我已得到老太太的许可,这是老太太的手谕。”
账房先生接过手谕,仔细核对无误后,才松了口气:“既然有老太太的手谕,那小的这就去库房找。姑娘稍等片刻。”
不多时,账房先生抱着几摞厚厚的账本回到账房。黛玉接过账本,在桌边坐下,一页一页仔细翻阅起来。紫鹃在一旁帮她磨墨,时不时递上一杯热茶。
账本上的记录密密麻麻,大多是贾府日常的收支和与各地商户的交易。黛玉耐心地翻看着,目光紧紧盯着与姑苏相关的条目。忽然,她在一本十五年前的账本中,发现了一笔异常的交易记录——贾府曾一次性向姑苏的一家名为“锦绣阁”的绸缎庄支付了五万两白银,交易用途只写了“采买绸缎”,却没有具体的绸缎种类和数量。
“锦绣阁?”黛玉喃喃自语,“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有些耳熟?”她忽然想起,柳先生的绸缎庄名为“锦绣庄”,与“锦绣阁”只有一字之差。难道这两家绸缎庄之间有关联?
她继续往下翻,又在一本十三年前的账本中,发现了一笔与“锦绣阁”的交易,金额同样巨大,用途依旧模糊不清。而且,这两笔交易的经手人,都是当年贾府的管家赖大。
黛玉心中疑惑更甚,决定去找赖大问问情况。她将账本收好,对账房先生说:“这些账本我先借走,看完后会尽快归还。”
账房先生点头应允:“姑娘放心,这些账本您尽管拿去,只是要妥善保管,切勿损坏。”
黛玉带着账本离开账房,直奔赖大的住处。此时的赖大已不再担任贾府的管家,赋闲在家,每日只是种种花、养养鸟,日子过得颇为清闲。见黛玉前来,赖大连忙迎上前:“林姑娘今日怎么有空来看老奴?”
黛玉将账本放在桌上,指着那两笔异常的交易记录,问道:“赖管家,十五年前和十三年前,贾府曾两次向姑苏的‘锦绣阁’支付巨额银两,用途只写了‘采买绸缎’,却没有具体明细。不知你还记得此事吗?”
赖大接过账本,仔细看了看,眉头渐渐皱起:“姑娘不提,老奴倒忘了。这‘锦绣阁’确实是姑苏的一家绸缎庄,当年是老爷吩咐老奴与他们交易的。至于交易的具体用途,老爷只说是为了府里的大事,让老奴不必多问,老奴也就没敢细究。”
“老爷?”黛玉心中一惊,“是我外祖父,还是贾政老爷?”
“是已故的贾代善老爷。”赖大回答道,“当时贾代善老爷还在世,这些交易都是他亲自吩咐的。后来贾代善老爷去世,这‘锦绣阁’也不知为何,突然就关门了,再也没有了消息。”
黛玉心中豁然开朗,看来这“锦绣阁”很可能就是当年贾府与姑苏神秘组织往来的联络点,而那两笔巨额银两,或许就是用于支持神秘组织的活动。她又问赖大:“赖管家,你还记得‘锦绣阁’的老板是谁吗?或者有没有留下什么联系方式?”
赖大摇了摇头:“老奴只见过‘锦绣阁’的伙计,从未见过老板。而且,每次交易都是他们派人将绸缎送到府里,老奴再将银两交给他们,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
黛玉有些失望,但也没有再多问。她谢过赖大,带着账本离开,心中却有了新的打算——既然“锦绣阁”已关门,那或许能从赖大当年接触过的伙计入手,寻找线索。
第四折 宝玉探监问柳生
与此同时,宝玉在茗烟的陪同下,前往姑苏衙门的大牢,探望被关押的柳先生。他想从柳先生口中,了解更多关于“暗影”组织和梅花图的信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陵烬未央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