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我知道了。”
挂断电话后,王德昌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他倒要看看,明天这个狂妄的年轻人怎么收场。第二天一早,沈良早早来到厂里,将准备好的汇报材料又仔细检查了一遍。他知道今天的汇报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上午九点,张副厅长的车队准时到达了钢铁厂。这位五十多岁的领导看起来精神矍铄,一双眼睛透着精明和睿智。
“张副厅长,欢迎您莅临指导!”刘建国亲自在厂门口迎接。
“老刘,客气了。听说你们厂最近有不少新动向?”张副厅长握着刘建国的手,笑着说道。
“是的,我们的年轻技术员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些想法,正好向您汇报汇报。”
会议室里,厂里的主要领导和技术骨干都到齐了。沈良坐在靠后的位置,手里紧握着汇报材料,心跳得有些快。
张副厅长环视了一圈会议室,目光在沈良身上停留了片刻。“听说2号炉的修复工作进展得不错?负责的技术员在哪里?”
“就是他,沈良同志。”刘建国指了指沈良。
沈良站起身来,恭敬地说:“张副厅长好,我就是沈良。”
“年轻人,不错。”张副厅长点点头,“先汇报一下2号炉的情况吧。”
沈良深吸一口气,开始汇报2号炉的修复过程和技术改进。他的表述条理清晰,数据详实,让在座的领导都频频点头。
“很好,”张副厅长满意地说,“看来我们的年轻技术员确实有两把刷子。还有其他什么要汇报的吗?”
关键时刻到了。沈良感觉到王德昌正用挑衅的眼神看着他,仿佛在等着看他出洋相。
“张副厅长,我还有一个关于连铸技术的设想,想向您汇报。”沈良鼓起勇气说道。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王德昌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连铸技术?”张副厅长眉毛一挑,“这可是个高难度的技术。国外研究了几十年才有所突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你一个年轻人,有什么想法?”
沈良能从张副厅长的语气中听出一丝质疑,但并没有完全的否定。这让他心中燃起了希望。
“张副厅长,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狂妄,但我确实有一些想法。”沈良走到前面,开始在黑板上画起了工艺流程图,“传统的钢铁生产需要先铸成钢锭,再轧制成型。这个过程不仅耗能高,而且钢材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他边说边画,动作流畅而自信:“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连续铸造,让钢水直接凝固成坯料,就能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王德昌终于忍不住了:“沈良,你说得轻巧!连铸技术的核心是结晶器的设计和温度控制,这些技术参数国外都严格保密。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搞出来?”
“王工说得对,”沈良转过身来,眼神坚定,“国外确实对核心技术严格保密。但是,技术的本质是相通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主研发,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他拿出准备好的材料,递给张副厅长:“这里是我设计的简易连铸设备方案。虽然不如国外的先进设备那么精密,但完全可以用来验证工艺的可行性。”
张副厅长接过材料,认真地翻看起来。沈良的设计虽然简陋,但思路清晰,技术路线合理,更重要的是,成本控制得很好。
“有意思,”张副厅长抬起头来,“你这个方案如果成功,确实能够为我们国家的钢铁工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但是,风险也很大。如果失败了呢?”
“失败了也值得!”沈良的声音铿锵有力,“张副厅长,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国外的技术。今天不敢尝试,明天就永远落后。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冶金历史,难道连个连铸技术都搞不出来吗?”
王德昌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没想到沈良居然能说得这么有道理,而且张副厅长似乎真的被打动了。
“再说,”沈良继续说道,“我们这个方案投入不大,即使失败了,损失也在可控范围内。但如果成功了,我们就能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
张副厅长沉思了片刻,然后说:“小沈,你的想法很大胆,也很有价值。但是连铸技术确实复杂,仅凭热情是不够的。你能保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吗?”
“我可以!”沈良毫不犹豫地回答,“给我三个月时间,我一定能拿出可行的试验结果!”
“三个月?”王德昌忍不住冷笑,“小沈,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国外的专家研究了几十年,你三个月就能搞出来?”
“王工,您太小看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了。”沈良转向王德昌,语气平静但坚定,“您老是拿国外的几十年说事,但您忘了,国外的技术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走过的弯路,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而且,我们有后发优势,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