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察觉出老张话里有话:“不过什么?”
“小组虽然设在我们厂,但直接归部里管。说白了,你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厂的人了。”老张苦笑道,“舍不得啊,好不容易出了个人才。”
沈良这才明白老张的复杂心情。培养了这么久的技术骨干,现在要被上级调走,确实让人不舍。
“张厂长,我虽然调走了,但这个项目还是在咱们厂做。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沈良诚恳地说道。
老张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一周后,连铸技术产业化小组正式成立。
小组办公地点就设在原来的实验车间旁边,新建了一栋三层小楼。
沈良的办公室在三楼,面积不大但采光很好。办公桌上已经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和项目文件。
敲门声响起,李明华和陈志华一起走了进来。
“恭喜沈组长!”李明华笑着说道,“从今天起,您就是正处级干部了。”
“别瞎说,我还是原来的我。”沈良摆摆手,“倒是你们两个,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干?”
“当然愿意!”陈志华立刻表态,“跟着您混,准没错。”
李明华却有些犹豫:“老沈,我家里情况复杂,可能不方便调动。”
沈良理解李明华的顾虑。家庭负担重,工作调动确实需要谨慎考虑。
“没关系,你可以作为技术顾问参与项目,不需要正式调动。”沈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这样一来,核心团队基本成型。
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一个难题就是人员招聘。
连铸技术涉及材料、机械、自动化等多个专业,需要各种人才。但在1980年的中国,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稀缺。
“我们发了十几份招聘启事,到现在只收到三份简历。”秘书小王无奈地汇报道。
沈良看了看那三份简历,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算了,先把人招进来再说。”沈良叹了口气,“有总比没有强。”
人员问题还没解决,材料供应又出了新状况。
原本答应供货的耐火材料厂突然来电话,说由于原料短缺,无法按期交货。
“什么时候能恢复供应?”沈良焦急地问道。
“至少要等两个月。”对方的回答让沈良心凉了半截。
没有关键材料,连铸机就无法正常运行,后续的试验和改进都得停止。
“看来只能想别的办法了。”沈良陷入了沉思。沈良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脑海中快速翻滚着各种可能性。
两个月时间,拖不起。
部里下达的时间节点摆在那里,容不得半点延误。
“小王,帮我联系一下建材厂的老刘。”沈良突然停下脚步。
老刘是沈良在炼钢厂时认识的朋友,两人关系不错。建材厂虽然不是专业做耐火材料的,但生产一些相关产品。
电话接通后,老刘的声音传来:“沈哥,听说你升官了,恭喜恭喜!”
“别提了,现在正为材料发愁呢。”沈良苦笑道,“老刘,你们厂能不能生产高温耐火砖?”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技术上应该没问题,但我们没有生产过这种规格的。而且说实话,我们的设备有些老旧。”
“没关系,我可以提供技术指导。”沈良心中有了计划,“这样,我们合作一把。你们负责生产,我负责技术改进。”
老刘犹豫了:“万一质量出问题,砸了牌子可不好。”
“相信我,绝对没问题。”沈良信心满满。
凭借前世的记忆,他清楚知道如何用现有条件生产出合格的耐火材料。
一周后,沈良来到建材厂。
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按照沈良提供的配方调配原料。
“沈技术员,这个比例真的行吗?”车间主任老陈有些担心,“和我们以前的配方差别太大了。”
沈良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混合料仔细观察:“相信我,这个配方经过精心计算。”
其实心里也有些忐忑。理论和实践毕竟不同,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最终质量。
第一批样品出炉了。
沈良拿着高温计测试,温度达到了预期指标。
“成功了!”老陈兴奋地拍着大腿。
但沈良却皱起了眉头。表面看起来没问题,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回到办公室,沈良立刻安排人员进行更全面的测试。
三天后,测试结果出来了。
“沈组长,强度指标完全达标,甚至超出了原有材料20%。”技术员小张激动地汇报。
沈良这才松了口气。
但紧接着,新的问题又来了。
“组长,财务科说我们的预算快用完了。”秘书小王拿着一沓票据走进办公室。
沈良接过票据仔细查看。设备购置、人员工资、材料采购,每一笔都是必要支出。
“还剩多少?”
“不到三万块。”小王的声音很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