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心中一紧。糟了,说漏嘴了。
聚四氟乙烯要到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在工业领域大规模应用,现在提出来确实太超前了。
“我是在一些外文资料上看到的。”他硬着头皮解释,“美国杜邦公司正在研发这种材料,据说性能很优秀。”
张强暗自松了口气。还好沈良反应够快。
“继续说第四点。”李总工没有深究。
“第四是智能化控制。”沈良重新拿起粉笔,“采用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工况自动调节各项参数。”
“微处理器?”陈建军忍不住开口,“那玩意儿现在还是实验室产品吧?”
“国外已经有成熟的产品了。”沈良淡定回应,“Intel的8080系列就很不错。虽然成本高一些,但考虑到整体效益,还是值得的。”
李总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个年轻人对国外技术发展的了解程度超出了他的预期。
“最后一点是能耗控制。”沈良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能量流程图,“采用变量泵技术,根据负载自动调节输出功率。理论上可以节能二十到三十个百分点。”
变量泵!
在场的专家们面面相觑。
这个技术他们确实听说过,但具体实现方案还没有人能搞清楚。
“你说的变量泵是什么原理?”李总工追问道。
沈良深吸一口气。这下真的要露底了。
变量泵的核心是通过改变泵的排量来控制流量,而不是像定量泵那样通过节流阀来控制。
他开始在黑板上画出变量泵的内部结构。
斜盘、柱塞、配流盘...每一个零件的位置和作用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当负载减少时,控制系统会自动调节斜盘角度,减少泵的排量。”他边画边解释,“这样既保证了压力稳定,又降低了能耗。”
专家们围拢过来,仔细研究着图纸。
这个设计思路确实新颖,而且在理论上完全行得通。
“你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控制精度。”李总工指着图纸说,“斜盘角度的调节必须非常精确,否则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没错。”沈良点头,“所以我建议采用比例阀控制,配合位置反馈传感器,形成闭环控制系统。”
比例阀?闭环控制?
又是两个新名词。
陈建军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冲击。
这个沈良到底是从哪里学来这么多先进技术?
“好了。”李总工放下手中的资料,“考试结束。”
他转身面对在场的所有人,表情严肃。
“通过刚才的考查,我可以确认,沈良同志具备了参与重大项目研发的技术水平。”
车间里响起一阵低声议论。
“不过...”李总工话锋一转,“理论知识丰富是一回事,实际工程经验是另一回事。”
沈良心中咯噔一下。
这是要刁难他?
“所以我建议,让沈良同志先从技术员做起,参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液压挖掘机项目。”李总工继续说道,“如果表现出色,再考虑更重要的职位。”
张强暗自点头。这个安排很合理。
既给了沈良展示能力的机会,又不会因为提拔过快而引起其他人的不满。
“我没有意见。”沈良爽快地答应了。
参与实际项目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只有在真正的工程实践中,他才能将前世的经验转化为这个时代的技术成果。
“那么从明天开始,你就到技术科报到。”李总工说完,转身准备离开。
“李总工,等一下。”沈良突然开口。
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他身上。
“我有一个建议。”沈良看着李总工,“关于液压挖掘机项目的技术路线。”
李总工停下脚步,眉头微皱。
这个年轻人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加入团队就要提建议?
“说说看。”他倒要听听沈良能说出什么花样来。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完全照搬国外的设计思路。”沈良认真地说,“中国的使用环境和作业要求与国外有很大差异,完全照搬可能水土不服。”
陈建军心中冷笑。这小子还真敢说。
国外的技术都是经过验证的成熟方案,不照搬还能怎么办?自己闭门造车?
“具体怎么个不照搬法?”李总工问道。
“比如说,国外的挖掘机主要用于建筑工地,作业时间相对固定。”沈良侃侃而谈,“但我们国家的矿山开采往往是连续作业,对设备的耐久性要求更高。”
这个观点倒是有些道理。
“还有,国外的维修保养体系比较完善,配件供应及时。”沈良继续说,“但我们国家地域广阔,有些偏远矿区的配件供应可能会有问题。所以设计时就要考虑维修便利性。”
李总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个年轻人考虑问题确实比较全面。
“你的意思是要走自主研发的路线?”他问道。
“不完全是。”沈良摇头,“我的想法是,核心技术要自主掌握,但可以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既不盲目崇拜,也不闭门造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