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笑了:”厂长,半年前您也觉得连铸技术不可能实现,结果呢?“
这话让老刘哑口无言。
确实,沈良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好,试验室的事我支持。“老刘拍板决定,”但有个条件,你必须带几个年轻人,把技术传承下去。“
沈良点头同意:”我正有这个打算。“
其实他心里清楚,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
要想真正发展中国的重工业,必须培养一批技术人才。
而且通过培养学生,他也能更好地掩护自己的技术来源。
第二天,沈良就开始在全厂选拔技术骨干。
条件很简单:年龄在30岁以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最重要的是要有钻研精神。
最终选出了五个人,其中包括那个一直跟着他学习的小王。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我们厂的技术研发小组。“沈良看着面前五个年轻人,”任务很重,但前景很光明。“
他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技术方向:”高强度钢材、精密铸造、特殊合金,这些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小王举手问道:”沈工,这些技术现在国外发展到什么水平了?“
沈良心里一动。这个问题很关键,他必须小心回答。
”国外的技术确实比我们先进,但不是不可超越的。“他转身面对大家,”关键是要找对方向,走对路子。“
他指着黑板上的第一项:”比如高强度钢材,国外现在主要依靠添加合金元素,但成本很高。如果我们能通过工艺创新实现同样的效果,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这个解释让几个年轻人眼前一亮。
确实,技术路线的选择比单纯的技术水平更重要。
”那我们从哪里开始?“另一个技术员问道。
沈良拿出一份资料:”先从钢材的热处理工艺入手。这个相对简单,但改进潜力很大。“
他分配了具体任务,每个人负责一个研究方向。
虽然表面上是在搞研发,但沈良心里很清楚,这其实是在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做准备。
这些年轻人现在看起来还很稚嫩,但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中国重工业的栋梁。
傍晚时分,沈良独自留在办公室整理资料。
突然,门外传来敲门声。”进来。“沈良头也不抬,继续翻看手中的技术资料。
老刘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脸色有些凝重。
”厂长?这么晚还没回家?“沈良放下资料,有些意外。
老刘在对面坐下,将文件夹重重放在桌上。
”有个事情,必须跟你说一下。“他的声音压得很低,”上级部门来人了。“
沈良心中一紧。来了吗?
”什么部门?“他表面平静,内心却在快速分析各种可能性。
”冶金部的技术考察组。“老刘打开文件夹,”说是要实地考察我们的连铸技术。“
沈良暗自松了口气。技术考察而已,不是什么坏事。
但老刘接下来的话让他心情复杂起来。
”考察组的组长是王建国,冶金部的副司长。“老刘的眼神有些担忧,”这个人我听说过,很较真,对技术要求极严。“
沈良点点头,心里却在盘算别的。
王建国?这个名字他有印象。
后来成了冶金部的副部长,是个真正的技术专家。
如果能得到他的认可,对以后的发展极其有利。
”他们什么时候到?“
”明天上午。“老刘搓搓手,”沈良,我有点担心。万一他们觉得我们的技术不够成熟...“
”不会的。“沈良打断了他的话,”我们的连铸技术完全经得起检验。“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厂区里依然忙碌的景象。
夜班工人正在操作那台简易连铸机,橙红色的钢水在月光下格外显眼。
”厂长,您觉得他们会问什么问题?“
老刘摇摇头:”这我哪知道啊。不过肯定会很专业,很深入。“
沈良转过身,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那就让他们问吧。“
这份自信让老刘稍微安心了一些。
但他还有个担心。
”还有件事。“老刘的声音更低了,”听说这次考察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厂的未来发展。“
”怎么说?“
”如果技术被认可,我们就能申请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资金、设备、人才,什么都不缺。“老刘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但如果...“
他没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沈良心中暗喜。
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机会。
有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他的技术推广就容易多了。
”放心吧厂长,明天一定没问题。“
老刘看着他坚定的神情,心里的担忧渐渐消散。
这个年轻人总是能给人信心。
”那我就不打扰你了。早点休息,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老刘起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又回头说了一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