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北京方面的电话打了过来。韩部长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小沈,德国那边的事你听说了?”
“听说了。”沈良的回答很简洁。
“上面很重视这个事。”韩部长顿了顿,“准备组织一个专项攻关小组,你有什么想法?”
沈良早就在等这句话。他知道,真正的机会来了。
“韩部长,我有个建议。”沈良的声音透着坚定,“与其分散力量搞多个小项目,不如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你的意思是?”
“选定一个突破口,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技术力量,一举攻下。”沈良在办公室里踱步,思维飞快地转动着,“我建议从轧钢设备入手。”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韩部长显然在仔细考虑这个提议。
“轧钢设备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韩部长缓缓说道,“你有把握吗?”
“有。”沈良的回答斩钉截铁,“给我三个月时间,我能拿出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
三个月?韩部长在电话那头倒吸了一口气。这个时间表未免太激进了。要知道德国人在这个领域耕耘了几十年,沈良居然说三个月就能拿出方案?
“小沈,这事关重大,你......”
“韩部长,您相信我一次。”沈良打断了韩部长的话,“如果三个月后我拿不出合格的方案,我主动申请调离现在的岗位。”
话说到这个份上,韩部长也没有退路了。他深知沈良的技术水平,更清楚这个年轻人从不说大话。
“好!我给你批资金和人员。”韩部长的声音重新变得有力,“但是小沈,这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挂了电话,沈良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研发基地。经过反复考虑,他选定了厂区边上的一个废弃车间。
“要这个破地方干什么?”王厂长看着锈迹斑斑的厂房,一脸不解。
“改造一下就行。”沈良在车间里转了一圈,脑子里已经有了完整的规划,“这里空间大,便于放置实验设备。”
接下来的几天,车间里热火朝天。沈良亲自监督改造工程,从水电线路到通风系统,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专家陆续赶到。有清华大学的教授,有上海重机厂的工程师,还有鞍钢的技术骨干。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但聚在一起时却显得有些拘谨。
毕竟,大家对这个年纪轻轻的项目负责人还不够了解。
第一次全体会议在简陋的会议室里召开。沈良站在黑板前,手里拿着粉笔。
“各位专家,感谢大家百忙之中赶来。”沈良开门见山,“我们面临的任务很明确——三个月内拿出一套完整的轧钢设备技术方案。”
台下议论纷纷。有人小声嘀咕着“三个月太短了”,有人摇头表示怀疑。
“我知道大家心里有疑问。”沈良敲了敲黑板,“但是时间不等人。德国人的封锁只会越来越严,我们必须抢在前面。”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举手发言:“沈同志,轧钢设备涉及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自动控制等多个领域。三个月时间连论证都不够,更别说拿出成熟方案了。”
这话引起了不少人的赞同。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