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仔细看着沈良的修改,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样改确实更合理!沈工,您怎么想到的?”
沈良笑而不答。这些都是后世成熟的电路设计经验,对现在的人来说确实比较超前。
赵工程师和小李也陆续到了。看到王明的电路图,两人都围了过来。
“这个设计很有意思。”赵工程师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模块,“用这种方式处理信号,我以前没见过。”
沈良解释道:“这是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思路,可以大幅提高精度和稳定性。”
小李眨着眼睛:“沈工,您是怎么想到这些新方法的?”
沈良内心一动。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总不能说自己是从未来来的。
“多看书,多思考,灵感自然就来了。”沈良敷衍过去,“技术创新很多时候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王明深以为然:“确实,沈工的理论基础特别扎实,什么问题都能找到解决思路。”
就在几人讨论技术细节的时候,技术科的门又被推开了。这次进来的是厂长杨建国。
“小沈,项目进展怎么样?”杨建国脸上带着关切的表情。
沈良起身汇报:“厂长,器件采购已经完成,现在正在做电路设计。预计一周内能完成初步方案。”
杨建国点点头,走到工作台前看了看:“这些都是进口芯片?”
“是的,关键器件必须用进口产品,国产的精度还达不到要求。”沈良如实回答。
杨建国皱起眉头:“成本会不会太高?”
沈良感到一股压力。连厂长都开始担心成本问题了。
“厂长,我们已经尽量控制成本了。能用国产替代的都换成了国产器件。”沈良解释道。
杨建国沉思了一会儿:“小沈,我不是质疑你的技术能力。只是这个项目投入确实不小,厂里的财务压力也很大。”
沈良明白杨建国的难处。作为厂长,他必须平衡技术创新和经营成本的关系。
“厂长,您放心。我们会尽快做出样机,用实际效果证明这笔投入是值得的。”沈良语气坚定。
杨建国拍拍沈良的肩膀:“我相信你的能力。只是希望你们能理解厂里的困难。”
“我们明白。”沈良点头表示理解。
杨建国又看了看电路图:“这个设计很复杂啊,你们有把握吗?”
王明抢着回答:“厂长,沈工的设计思路特别先进,我们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那就好。”杨建国脸上露出了笑容,“有什么困难及时找我。”
送走杨建国,沈良心情有些沉重。看来厂里对这个项目的成本确实很敏感。
王明似乎察觉到了沈良的情绪:“沈工,您担心什么?”
“没什么,继续工作吧。”沈良摇摇头,重新投入到电路设计中。
但他心里很清楚,时间窗口正在缩小。如果不能尽快做出成果,项目可能会面临被叫停的风险。
当天下午,沈良决定加快进度。他把团队分成两组,王明和小李负责模拟电路部分,他和赵工程师负责数字电路部分。
“咱们并行推进,争取三天内完成全部电路设计。”沈良宣布了新的时间安排。
三天?王明有些惊讶:“会不会太赶了?”
“时间不等人。”沈良语气严肃,“而且设计出来还要调试、优化,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赵工程师看出了沈良的紧迫感:“沈工,是不是有什么压力?”
沈良没有隐瞒:“厂里对成本比较敏感,我们必须尽快做出成果。”
听到这话,三个人都严肃起来。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技术挑战,更是时间赛跑。
接下来的三天,技术科变成了战场。四个人轮流值班,几乎24小时不停地工作。
沈良的大脑高速运转,将后世的电路设计经验与当前的技术条件相结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王明和小李也全力配合,按照沈良的指导完成各种细节设计。
赵工程师则负责工艺分析,确保电路图能够实际制造出来。
三天后的晚上,电路设计终于完成了。
沈良看着厚厚一叠图纸,心中既兴奋又忐忑。这套设计融合了太多超前的理念,能否在1980年的技术条件下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但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明天,就要开始制作样机。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赶到了工厂。
技术科里空荡荡的,其他人还没来上班。
他铺开昨晚完成的电路图,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
这套设计包含了三个核心模块:温度控制系统、压力监测系统,还有最关键的自动调节系统。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