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等李明辨明曲调,一段缠绵悱恻、悠扬婉转的旋律已如流水般倾泻而出。是《梁祝》。琵琶珠玉落盘,泣泣私语,诉说着草桥结拜的欢欣与十八相送的不舍;玉箫声清越入云,如怨如慕,勾勒出楼台相会的凄楚与化蝶双飞的缥缈。
在这梦境与回忆交织的稷下田野,乐声拥有了形状和颜色,仿佛化作无数透明的光蝶,环绕着他们翩翩起舞。柳儿听得痴了,下意识地靠近李明。李明侧头看她,见她眼角似有晶莹闪烁,不知是为乐曲所动,还是为这似真似幻的重逢。
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这个古灵精怪、总能从污泥中发掘美好的柳儿,这个看似跳脱却心思细腻的同伴,此刻在《梁祝》的旋律里,静美得像一尊玉雕。梦中的稷下学宫,熟悉的同窗,谆谆的老师,还有身边人……一切都美好得不真实。
乐声渐歇,余韵袅袅,融入田野的雾气中。阿雅和孙师兄的身影渐渐模糊,仿佛也要随着乐声化蝶而去。田野、石头、学宫的虚影,都在慢慢淡去。
李明感觉自己的意识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缓缓地拉扯着,逐渐从那混沌的梦境中抽离出来。就在他即将完全苏醒之际,他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了身旁的柳儿身上。
柳儿静静地躺在那里,她的掌心微微张开,那枚玫红色的石头正安静地躺在她的手心里。在这渐浓的雾气中,那石头散发出的微光显得格外温暖而坚定,宛如夜空中的一颗璀璨星辰。
李明凝视着那石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这石头似乎不仅仅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对他们共同经历过的那段时光的见证。
尽管这一切都发生在梦境之中,但那玫红色的石头却让李明深信,有些东西是真实存在过的。就像那些出自污泥却不染尘埃的彩石一样,它们虽然微小,却蕴含着无尽的美好和力量。
而柳儿,她就是那片独特的彩石,在李明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无论梦境如何变幻,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她都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随着意识的进一步抽离,梦境边缘的景象开始像水墨画一般渐渐晕染、模糊起来。那缠绵悱恻的《梁祝》余音,仿佛还萦绕在空气之中,化作一丝甜而微苦的惆怅。
阿雅和孙师兄的身影也随着乐声的消散而渐渐淡去,最终融入了那一场江南的烟雨中,仿佛他们从未出现过一般。
田野的雾气愈发浓重,淹没了来路,也朦胧了前方。稷下学宫那熟悉的飞檐斗拱,却在雾中愈发清晰起来,不再是遥远的幻影,而是真切地矗立在前方。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从他们脚下延伸,直通那扇熟悉的朱红大门。
“我们……这是回来了?”柳儿轻声问道,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心里那枚温热的玫红色石头,仿佛那是通往现实的锚点。
李明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掠过学宫门口那两尊历经风霜的石麒麟,落在门楣上“稷下学宫”四个古拙大字上。一切都和记忆中的一样,却又笼罩着一层梦特有的柔软光晕。“像是回来了,又像是在一个更深的梦里。”他沉吟道,感觉此地的灵气比记忆中更加浓郁、温和。
两人迈过门槛,走入学院。青松翠柏依旧,回廊曲折如昔,甚至能听到远处论道台上传来的隐约辩经声,以及丹房飘出的淡淡药草香。但奇怪的是,沿途竟不见其他学子身影,整个学宫安静得只剩下他们的脚步声和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
“先去‘静思堂’看看吧,”柳儿提议,眼中闪着光,“静静老师刚才在梦里出现了,说不定……”她总觉得,那场奇异的捞石经历,与静静老师有着莫大的关联。
李明点头同意。静思堂位于学宫深处,是弟子们静修悟道之所,也是静静老师常驻的地方。他们穿过开满睡莲的池塘,走过九曲回廊,越是靠近,越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磅礴的气息。
静思堂的门虚掩着。柳儿轻轻推开,只见堂内光线柔和,静静老师果然端坐于蒲团之上,仿佛早已等候多时。她面前的地上,正整齐地摆放着几块石头——正是梦中柳儿捞起的那几块湛蓝色的奇石,它们在此地仿佛与周围灵气交融,光华内蕴,更显神异。
“老师!”柳儿和李明齐声行礼。
静静老师缓缓睁开眼,目光清澈,仿佛能洞悉一切虚妄。她看着柳儿,又看了看李明,微笑道:“南柯一梦,亦真亦幻。心之所向,即为实相。你们能循着‘本心石’的指引来到此地,可见机缘已至。”
“本心石?”李明疑惑地看向那些蓝色的石头。
“正是。”静静老师指尖轻点,一块形似游鱼的蓝色石头微微泛起涟漪般的光晕。“天地万物,皆有其性。那方‘心田’,映照的便是入梦者的本心。浑浊是其表象,内里蕴藏的,却是历经尘世打磨而不改的灵性精华。柳儿天性澄澈,能感能应,故能深入‘心田’深处,为他人捞出契合其本心的灵韵之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稷下的一天请大家收藏:(m.20xs.org)稷下的一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