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银杏叶宛如碎金一般,洋洋洒洒地铺满了小径,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绒毯。微风拂过,叶片沙沙作响,似是在低语,又似是在轻吟。
李明和柳儿并肩走在稷下学宫的林荫下,脚下的银杏叶被踩得嘎吱作响,仿佛在演奏一场秋天的交响乐。他们刚刚结束了一场关于阴阳家“气”论的激烈辩论,思绪仍然沉浸在那种超越形体的玄妙境界里,久久不能自拔。
“柳儿,我昨晚又做了那个梦。”李明忽然停下脚步,他的目光穿过摇曳的竹影,仿佛在寻找什么看不见的东西。
柳儿也随之驻足,她手中把玩着一片半黄的梧桐叶,叶片在她纤细的指尖旋转着,仿佛在跳一支优美的舞蹈。听到李明的话,她抬起头,温柔的目光落在李明身上,轻声问道:“你又看见那些光了?”
自从李明向她透露自己能够看见人周身的辉光后,柳儿便成了他唯一的倾听者。她知道这个秘密对于李明来说意味着什么,也明白他在面对这种特殊能力时的困惑与迷茫。
“不只是光。”李明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激动,仿佛他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秘密。“今天辩论的时候,我竟然清晰地看到了每一位辩士周围流动的能量场!崇真老师的气场如同青铜鼎一般沉稳,而素羽前辈的则宛如四季更替般变幻无常。尤其是当讨论到‘道’的终极形态时,那些能量场竟然产生了共鸣,仿佛它们在相互呼应、相互交流。”
柳儿微微皱眉,若有所思地说道:“夫子曾经说过,有形之物最终都会归于尘土。如果存在仅仅局限于肉体形骸,那么死亡的确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她轻轻地将手中的梧桐叶抛向空中,看着它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缓缓飘落。
“但是,如果万物的本质都是能量呢?”柳儿突然抬起头,目光与李明交汇,眼中闪过一丝明亮的光芒。
就在此时,一阵奇异的钟声从学宫深处的守藏室传来。那声音清脆而悠扬,却又与常见的青铜编钟的声音有所不同。它更像是光在空气中振动所发出的声音,空灵而神秘。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约而同地迈开脚步,朝着钟声传来的方向走去,想要一探究竟。
守藏室的深处,静谧而安宁。午后的斜阳透过高高的窗户,洒下一缕金色的光芒,恰好落在一卷即将完成修复的竹简上。这卷竹简历经岁月的沧桑,如今终于要重见天日。
负责典籍修复的荀先生站在一旁,他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示意李明和柳儿走近一些,然后轻声说道:“你们来得正好,这卷《能量七章》刚好补全了最后一片残简。”
李明和柳儿小心翼翼地走到荀先生身边,目光落在那卷竹简上。竹简的表面已经被修复得十分平整,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见。
就在这时,李明的手指无意间触碰到了新补上的竹简。刹那间,奇异的事情发生了——那些古老的字符仿佛突然活了过来,它们像灵动的鱼儿一样,在竹简表面游走起来。
柳儿惊讶地看着这一幕,她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而李明的周身也突然泛起了一层辉光,这辉光原本是微弱的,但随着竹简上的流光与之交织,它变得越来越明亮,最终形成了一片璀璨的星图。
“你看到了什么?”柳儿紧张地抓住李明的衣袖,声音略微有些颤抖。
李明缓缓地闭上双眼,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他的声音也变得如梦似幻:“我看到了……七条光的河流,它们在无尽的虚空中流淌,连接着不同形态的存在。有形的,无形的,过去的,未来的……原来这就是‘七道’的真义!”
荀先生捋须惊叹:“传说中能见辉光者,方可窥见七道之门。看来这卷竹简等待的,正是你们这样的有缘人。”
随着竹简完全展开,其中的论述让他们震撼——它系统阐述了“万物皆能量”的法则:能量既可以是科学描述的光波振动,也可以是修行者感知的“炁”,甚至是宗教中描绘的圣光。这种超越形相的能量存在,为跨越生死界限提供了可能。
“看这里。”柳儿指向关于“星光体”的章节,“如果意识能以纯能量的‘星光体’存在,那么死亡就不再是终点,而是形态的转换。”
李明激动地接续:“这就是七道第二定律的意义!它为连接不同维度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就像中医的经络,虽然看不见,却能调理肉身;就像玄学中的炁,虽无实体,却能造化万物。”
夕阳西下,余晖如金,洒在那卷古老的竹简上,原本闪烁着的流光,随着夕阳的西沉,也渐渐隐去。这光芒虽然消失在竹简表面,却深深地照进了两个年轻人的内心,将他们的心灵彻底点亮。
他们凝视着彼此,眼中都流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领悟。这不仅仅是一卷古老的竹简,它所承载的,更是人类文明各种认知体系的交汇点。从道家的修炼法门到印度的禅定智慧,从古希腊的元素学说再到波斯明教的光明理念,这些看似迥异的思想,却都在用不同的语言述说着同一个真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稷下的一天请大家收藏:(m.20xs.org)稷下的一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