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尚未能够证实这些,”荀先生小心翼翼地卷起竹简,仿佛它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但无数实修者的体验记录,以及像李明这样的特殊感知者,都在暗示着另一个维度的存在。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科学会找到验证它们的方法。”
那个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守藏室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李明和柳儿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了一个超越时代的洞见。这个洞见,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也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当古老的竹简在流光中展开,当银杏叶在窗外无声飘落,他们仿佛听见了宇宙深处传来的共鸣——那是能量与形态的二重奏,是有限形体向无限存在的深情告白。
夜幕悄然降临,如同一层神秘的黑纱覆盖了大地,这片黑暗却被璀璨的星空所点缀。柳儿静静地站在那里,仰望着天幕中的银河,她的声音轻柔而低沉,仿佛生怕打破这片宁静的氛围:“也许死亡就像这片星空一样——我们以为的黑暗,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光明。”
李明听到柳儿的话,也不禁抬头望去。他的目光穿过无尽的黑暗,落在那些闪烁的星辰之上。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每一颗星辰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它们散发着微弱但却持久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
李明突然意识到,不仅仅是星辰,每一个人,甚至每一片落叶,都是宇宙能量在不同维度的显化。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存在,其实都蕴含着无尽的能量和信息。而七道所要建立的,正是连接所有这些存在的桥梁,让人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种能量的流动。
自从那日在守藏室与《能量七章》产生奇异共鸣后,李明和柳儿的生活就像是被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学堂上的经义辩驳,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周围的一切,去感知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能量波动,去验证那“万物皆能量”的玄妙法则。
稷下学宫的秋色愈发浓重,湖水清寒,残阳如血。这一日,名家的崇真老师与阴阳家的素羽老师围绕“形与神”的关系再次展开论战,吸引了众多学子围观。
崇真老师言辞犀利:“形具而神生,形朽则神灭。此乃确凿无疑之理。神、能量之说,若无形体依托,便是空中楼阁,如何证明其存在?”
素羽老师则从容不迫,他广袖一挥,指向庭中一株半枯半荣的古树:“请看此树,向阳处枝叶繁茂,背阴处已然凋零。驱动枝叶生发的,可是肉眼可见的形?非也,乃是天地间流转的‘能量’,我辈称之为‘阴阳二气’。气至则生,气散则亡,形不过气之暂聚而已。”
李明悄然运转目力,他清晰地看到,素羽老师言说时,周身辉光与周围环境,尤其是那棵古树的气息隐隐交融、共鸣,使得他的话语仿佛带着一种自然的说服力。而崇真老师虽逻辑严密,其辉光却如孤灯,虽亮却难以与外界呼应。李明低声对身旁的柳儿说:“我看到了,素羽老师之言更近‘道’,因其能量场能与万物共鸣。崇真老师之理虽精,却似困于形器之内。”
柳儿若有所思:“所以,真正的‘理’,或许本身就是一种能与宇宙能量和谐共振的波动?”
辩论结束后,两人心潮难平,信步走到学宫后的溪边。月色如水,洒在潺潺溪流上,泛起片片银光。柳儿忽然兴起,将纤手浸入冰凉的溪水中,闭目感受。
“明,你能否看见这水流的能量?”柳儿轻声问。
李明凝神望去,在常态的视觉之外,他看到了更为绚烂的景象:整条溪流不再仅仅是水,更是一道奔腾不息的乳白色光带,其中闪烁着无数细微的光点,如同流动的星河。水底的卵石散发着沉稳的土黄色光晕,岸边草木则洋溢着青绿色的生机之光。他甚至能看到水中游鱼带起的细微能量涟漪,以及月光洒下时,那如轻纱般柔和的能量浸润。
“我看到了,”李明的语气充满惊叹,“它不再是冰冷的水,而是活着的能量。它流过山石,带来滋养;它映照月光,吸纳清辉。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流动、交互……这或许就是‘能量形态’超越固定‘形相’之处——它是动态的,是连接的,是永恒的流动。”
柳儿收回手,若有所悟:“就像竹简上说的,能量可以显化为光、波动、振动、场。这溪流,便是波动与场的显化。我们的形体,或许也如这水流,看似连续,实则刹那生灭,唯有一股承载着意识与信息的能量,在持续流淌。”
李明重重地点头:“正是!七道要跨越维度连接各相,就必须找到这种共通的、流动的‘能量语言’。生死界限,或许只是能量形态的一次重大转换,如同水汽凝为雨,雨水汇入河流,河流奔涌入海,再蒸腾为云。形相在不断消亡与新生,但能量,以及在能量中承载的信息,可能一直在循环、转化、连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稷下的一天请大家收藏:(m.20xs.org)稷下的一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