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笔在奏报上批了一行字:“赐琉球县‘海东模范’匾额,赏阿麻和利黄金五十两,阿麻福进国子监深造。”
匾额送到琉球时,阿麻和利把它挂在了县衙的正堂。百姓们听说这是天子亲笔题写的,纷纷来围观,说“咱们琉球县,连长安都知道了”。阿麻福则收拾好行囊,再次赴长安——这次,他要在国子监好好学习,将来回来“教更多人建大唐的城”。
新城的日子,在平静与繁华中一天天过。市坊里,唐商和琉球商人讨价还价;民坊里,孩子们在唐式的院落里嬉戏;城隍庙前,香火旺得很,百姓们说“自从建了城,台风都少了”。
阿麻和利时常带着孙子,在朱雀大街上散步。他指着斗拱告诉孙子:“这是大唐的样式。”指着城隍庙告诉孙子:“这是大唐的神。”指着城门的石碑告诉孙子:“咱们是大唐的人。”
孙子似懂非懂地点头,忽然指着远处驶来的大唐楼船,奶声奶气地喊:“爷爷,大唐的船!”
阿麻和利望着楼船,眼里满是笑意。他知道,这座新城就像一座桥,一头连着琉球的土地,一头连着大唐的心脏。桥上走的,不只是官员和商人,还有文化,有认同,有一代又一代人对“大唐”的归属感。
海风拂过新城的城墙,吹动着“琉球县”的石碑,也吹动着百姓们晾晒的唐式衣裳。这座按大唐规制建起的城,就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了海东的土地上,无声地宣告着:这里,是大唐的疆土;这里的人,是大唐的子民。而这,或许就是建城的终极意义——用砖石水泥,筑起比盟约更坚固的归属感。
喜欢大唐储君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储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