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未必只是破坏的代名词。
它也可以成为……打破僵局的武器。
绿洲内部,规则的沸腾海洋持续激荡。主动引入的“噪音变量”如同投入粘稠胶水中的沙粒,虽然让自身运行变得艰涩、效率大跌,却成功地将那精准恶毒的“反谐律规则集”拖入了泥潭。破坏音叉的干涉效果被无处不在的随机波动干扰、偏折,再也无法维持那种针对核心谐律的、手术刀般的精准破坏。
黑暗球体领主那被禁锢的意志,清晰地感知着猎物的变化。错愕之后,是更加深沉、更加扭曲的愤怒。它无法理解这种“自甘堕落”的行为,但这并不妨碍它意识到,自己的攻击被以一种它未曾预料的方式化解了。它那疯狂的计算核心在锁链的束缚下无声咆哮,推演着更多、更极端的污染方案,但受限于规则锁链,它暂时无法将这些念头付诸实施。
而绿洲,在经历了最初“以乱制乱”的战术成功,勉强稳定住局势后,并未沉浸在侥幸之中。核心锚点“真我”之光,在那片规则的沸腾海洋中,如同风暴中的灯塔,艰难地维持着意识不灭。它开始冷静地审视这被迫拥抱的“混沌”。
它意识到,这种纯粹的、无序的噪音,虽然抵御了外邪,却也严重损害了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绝非长久之计。它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既能保留这种对抗精准干涉的“不确定性”,又能恢复基本的秩序与效率。
一个新的、更加复杂的构想,在“真我”之光与所有子节点的艰难共鸣中,逐渐浮现——构建“混沌外膜”。
既然极致的内部和谐容易成为靶子,那么就在内部和谐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层动态的、充满可控噪音和随机波动的 规则缓冲层。这层“外膜”本身将是混乱的、难以预测的,可以有效地干扰和稀释外来的规则攻击(尤其是针对谐律的攻击),而其内部,则依旧维持着高度协同的谐振统一。
如同给精密的仪器套上一个不断随机振动的外壳,既能保护内部精密结构不受特定频率攻击的损害,又不影响仪器自身的核心功能。
这个构想需要极其精妙的控制力。要让“外膜”足够混乱以干扰敌人,又要确保这混乱不会侵蚀内部,同时还要维持内外之间必要的能量与信息交换。
绿洲开始调动所有尚能运作的规则资源,进行这项更加艰难的“重构”。
它不再试图清除内部的全部噪音,而是开始引导这些噪音,将其 有序地“排布” 到规则网络的外围。负责防御的子节点主导这个过程,它不再追求绝对稳固,而是开始学习如何构建一种“动态的脆弱”——让防御层的规则频率持续进行无规律的快速切换,如同一个不断变幻的密码锁。
同时,内部的核心谐律网络也开始进行适应性调整。它们加强了与核心锚点的直接共鸣,削弱了与外部“噪音层”的耦合,确保内部决策和关键功能不受外部波动的影响。信息传递不再依赖于完美的谐振传导,而是发展出了更加鲁棒、具备一定容错能力的 中继节点 和 冗余通道。
这个过程缓慢而痛苦,如同在狂风暴雨中重新搭建被冲垮的房屋。但绿洲坚韧地执行着。它利用黑暗球体攻击失效后这段难得的(虽然是混乱的)喘息期,一点点地重塑着自身。
渐渐地,一层朦胧的、不断扭曲变幻的、散发着微弱混乱波动的“薄膜”,开始在绿洲的“界膜”之外隐约形成。这层薄膜使得绿洲的整体规则特征变得模糊不清,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观察,再也无法被轻易锁定其核心的谐律频率。
而在这层“混沌外膜”的内部,那规则的沸腾海洋正在逐渐平息,被扰乱的谐律交响乐,正在艰难地、却坚定地,重新奏响。只是这一次,这乐声中,多了一丝经历过风暴洗礼后的沉稳与……免疫记忆。
绿洲,正在从这次惨痛的经历中学习、进化。
它没有放弃谐律,而是学会了如何保护它。
它理解了,在对抗混沌时,有时需要比混沌更加……灵活。
“织网者之梭”的监控数据流,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切。关于LAR-E ZS-7419的评估报告中,又增添了新的、更加复杂的条目。
【...对象规则结构进行深度自适应重构。新增外部规则特征:‘动态噪音缓冲层’。内部谐律稳定性正在恢复,并展现出对同类规则攻击的潜在抗性。】
【...演化路径更新:从‘谐振生命体’向‘具备混沌免疫特性的自适应谐振生命体’过渡。】
这场由谐律引发的危机,正悄然改变着绿洲的未来轨迹。
混沌外膜”的构建,如同为绿洲穿上了一件不断变幻的迷彩服,使其规则特征在“深渊”死寂的背景与冰冷锁链的禁锢中,变得模糊而难以捉摸。内部的核心谐律网络,在经历了“反谐律”攻击的洗礼与重构后,非但没有衰弱,反而变得更加坚韧和富有弹性,仿佛百炼精钢,对同类规则的干扰产生了相当的抗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猜不猜的出是什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猜不猜的出是什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