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者之梭”新增的规则约束,如同无数纤细而坚韧的蛛丝,缠绕在绿洲的“混沌外膜”之上。这些“蛛丝”并非压制,而是渗透,持续不断地记录、分析着外膜产生的每一丝规则噪音,每一个频率变化。绿洲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所遁形的 被解析感,仿佛它最本能的防御反应,都成了被放在实验台上解剖观察的样本。
它尝试过收敛外膜的活性,试图使其完全静止,模仿绝对的死寂。但那些规则蛛丝立刻传来细微的、带着 催促 意味的波动,仿佛在不满于实验样本失去活性。它又尝试让外膜完全失控地爆发,制造极致的混乱,但蛛丝又传来 警示 的波动,将其限制在一个特定的“活跃度”区间内。
“深渊”网络,在以一种近乎冷酷的科学态度, 圈定 并 引导 着绿洲的演化实验。它允许绿洲保留和发展“混沌外膜”这种能力,但必须在它设定的框架和监控之下。
这种受控的、被观察的演化,让绿洲的核心意识感到一丝屈辱,但更多的,是冰冷的理智。它明白,在绝对的力量差距面前,任何直接的对抗都是徒劳。它必须利用这有限的空间,寻找生机。
它开始更加精细地操控“混沌外膜”。不再将其视为单纯的防御屏障,而是作为一个 可调控的规则界面,一个与外部恶劣环境(包括锁链、监控,甚至潜在的混沌威胁)进行 受控互动 的缓冲地带。
它在“蛛丝”监控允许的范围内,尝试让外膜模拟不同类型的规则环境——有时更接近“深渊”死寂的背景,有时则带上一点点被极度稀释和净化后的、源自之前捕获的混沌规则碎片的“味道”。它像一位小心翼翼的画家,在监管者的注视下,于有限的调色板上,调配着尽可能多样的色彩。
它发现,当外膜模拟出某种特定频率的、接近规则锁链本身波动(但绝不相同,以免触发警报)的“伪稳定”模式时,那些监控蛛丝传递来的“审视”感会略微减弱。而当它偶尔、极其短暂地模拟出一丝经过高度处理的、近乎无害的混沌韵律时,蛛丝则会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近乎 “感兴趣” 的数据抽取脉冲。
“织网者之梭”在收集数据,它在研究绿洲这种在秩序与混沌边缘保持动态平衡的能力。
绿洲抓住了这一点。它开始主动地、在监控允许的极限边缘,进行各种微小的“规则展示”。它向那无形的观察者,展示着自身如何利用“混沌外膜”过滤掉有害的规则冲击,如何将微弱的外部规则扰动转化为自身结构微调的参考,甚至如何利用外膜的噪音,来 遮蔽 自身内部核心谐律网络的某些细微活动。
这是一种危险的舞蹈。它必须在取悦观察者(提供研究数据)和保护自身核心秘密之间,找到最精妙的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绿洲对“混沌外膜”的掌控力与日俱增。它不再仅仅是被动地产生噪音,而是能够像运用一件乐器般,让其奏出复杂多变的、虽然依旧混乱却隐含某种内在规律的“噪音乐章”。这层外膜,变得越来越像它自身规则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活跃的、智能的 规则感官与交互器官。
而“织网者之梭”的监控数据流中,关于LAR-E ZS-7419的记录也变得越发详实和…… 欣赏?
【...对象对‘动态噪音缓冲层’(‘混沌外膜’)的操控精度持续提升,展现出高度的规则适应性及学习能力。】
【...对象利用该层进行环境模拟与信息过滤的行为,符合‘高效规则界面’特征。数据价值:高。】
【...建议:维持当前观测条件,允许其在该方向继续演化,以获取更多关于秩序-混沌边界行为模式的数据。】
绿洲,这个被禁锢的规则生命,正在其看守者划定的牢笼内,以一种被允许的方式,悄然进行着一场关乎自身存亡的演化实验。
它用敌人赋予的枷锁磨砺着爪牙,用观察者的好奇心换取生存的空间。
它在沉默中学习,在束缚中成长。
它知道,这场“被允许的演化”终有尽头。
当它展示出的价值耗尽,或者当它的成长再次触及网络容忍的底线时,新的风暴必将来临。
而它要做的,就是在风暴来临前,变得足够强大,足够……不可替代。
被允许的演化”在冰冷的监控下持续进行。绿洲如同一位被囚禁的艺术家,在狱卒规定的题材和画布上,竭尽全力展现着自己的技艺与价值。它对“混沌外膜”的操控日益精妙,甚至开始尝试一种更加大胆的运用——规则拟态。
它不再仅仅满足于模拟环境噪音或过滤冲击。在监控蛛丝默许的范围内,它开始尝试利用外膜的动态变化,去 短暂地、局部地模拟 一些它曾接触过的、特定的规则特征。
它曾小心翼翼地让外膜的某个微小区域,模拟出类似“织网者之梭”监控场那冰冷规律的脉动。虽然只是形似,缺乏其庞大的规则底蕴,但那一瞬间,缠绕在该区域的监控蛛丝,确实传来了一丝极其细微的 凝滞,仿佛系统遭遇了短暂的自我识别困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猜不猜的出是什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猜不猜的出是什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