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将羊皮卷卷好,递给林夏时,哭墙的石缝突然喷出股细小的泉水,在夕阳下折射出彩虹。“这是三百年前牛顿引来的地下水,他说当预言被读懂时,泉水会作证。”他的黑袍在风中飘动,像要融进哭墙的阴影里,“2025年的极大期,不用害怕,按修正值调整就好——规律从不会惩罚懂它的人。”
林夏接过羊皮卷,发现卷末用拉丁语写着:“我测周期,非阻其来,是备其来”。她突然想起老者说的“顺之方能存”,不是要人类放弃技术,是要学会让技术跟着规律走,就像哭墙的石块顺应着地质的变迁,既不抗拒风化,也不盲目加固。
离开哭墙时,诵经声再次响起,这次林夏听出了不一样的韵律——每个音节的间隔正好是6秒,与牛顿标注的微调频率完全一致。伊莱的电脑收到全球天文台的致谢信号,2025年的极大期应对方案已经同步完成,标题里都加了个希伯来词:“?????”(Teshuvah,意为“回归”)。
夕阳将哭墙的影子拉得很长,林夏回头望时,老者仍站在那里,羊皮卷的微光在石缝间流动,像牛顿的目光穿越三百年,看着人类终于学会在规律面前低头——不是卑微,是智慧。而2025年的太阳黑子极大期,终将不再是灾难的预言,而是人类与自然达成默契的新起点。
哭墙的石缝在全息投影下泛着幽蓝的光,林夏调整投射角度,《但以理书》注释本的周期曲线缓缓贴合墙面的沟壑。那些由希伯来字母“??”(Shin)和“?”(Tet)组成的波峰与波谷,竟与两千年前工匠凿出的石缝严丝合缝,仿佛牛顿早在三百年前就预见了这面墙会成为解读他密码的最佳幕布。
“看1715年的峰值处。”林夏放大投影,曲线顶端的小盾牌纹路突然亮起,与她腕间量子护盾的能量流探测器产生共振。盾牌边缘的希伯来数字“?”(Gimel,3)与“?”(Zayin,7)相乘得21,正是当年太阳风暴强度441的平方根(212=441)。她迅速调出2025年极大期的预测强度——961,其平方根23,恰好对应投影中下一个峰值盾牌的数字“?”(Kaph,20)与“?”(3)的组合。
伊莱的便携电脑突然弹出警报,屏幕上的防御公式正在自动推演:当盾牌厚度等于太阳风暴强度的平方根时,能量反射率达到99.9%;若超出这个数值,护盾会因过载产生“能量回流”,反而击穿电网。“这是现代物理学的‘平方根防御法则’!”他的声音发颤,“牛顿怎么可能提前三百年发现?”
哭墙的阴影里传来低低的惊叹,几个黑袍人从石柱后走出,为首的老者捧着块磨损的石板,上面刻着与投影中相同的盾牌图案。“牛顿晚年每年都来这里,”老者用指尖抚摸石板的刻痕,“他说哭墙的石缝是‘自然的平方根’,每块石头的厚度都恰到好处,既不会被风沙侵蚀,也不会因厚重而坍塌。”
林夏突然注意到石缝深处嵌着的金属片,用镊子取出后发现是片钕铁硼晶体,表面的蚀刻纹路正是盾牌厚度的计算公式:√E(能量)=D(防御值)。晶体的纯度是99.9%,与现代实验室的标准样本完全一致,只是边缘多了行希伯来文:“过犹不及,如石之有度”。
全息投影的周期曲线突然剧烈波动,哭墙的石缝开始渗出细碎的火花——同步轨道的太阳观测卫星传来紧急数据:2025年极大期的实际强度可能达到1369,其平方根37,远超目前护盾的最大防御值30。
“他早就留了后手。”林夏指着投影中盾牌的夹层,那里藏着个极小的希伯来字母“?”(Mem,水),代表能量缓冲机制。当她将“√1369=37”的参数输入缓冲系统,哭墙的火花突然熄灭,石缝与投影的曲线重新贴合,像条被安抚的蛇。
老者将石板与全息图重叠,石板背面的凹槽正好容纳投影中的平方根符号。“骑士团守护的不是公式,是‘有度’的智慧。”他的声音混着风穿过石缝的呼啸,“1859年有人试图用双倍厚度的盾牌防御,结果能量回流烧毁了半个欧洲的电报线,就像给哭墙砌双倍厚的石头,反而会让地基开裂。”
林夏将平方根公式同步至全球护盾系统,哭墙的全息投影突然分解成无数个小盾牌,顺着石缝渗入墙体。她仿佛看到牛顿站在三百年前的月光下,用手指在未完工的投影幕布上勾勒曲线,而两千年前的石匠在凿缝时,竟无意识地遵循了同样的韵律。
伊莱的电脑收到圣岩寺的反馈,第九室的能量节点正在按平方根公式自动调整厚度。屏幕上,2025年的防御模拟图从红色转为绿色,护盾的能量流像呼吸般起伏,正好接住太阳风暴的冲击,再以柔和的弧度反弹回去。
“这才是真正的防御。”林夏关掉全息投影,哭墙的石缝在暮色中恢复古朴的模样,“不是硬抗,是用规律化解规律,就像平方根的本质——找到最简洁的平衡比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锦衣卫1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锦衣卫1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