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有几位基层医生来取经,苏怀瑾从档案柜里翻出个蓝布封皮的本子,是糖尿病患者陈叔的调理记录。第一页贴着三年前的舌象照:舌红得像刚摘的樱桃,苔薄得几乎看不见,像蒙了层细纱。对应的血糖曲线在8.5mmol/L处画了个红圈,旁边写着“口干、多饮”。
“最初用的生地、麦冬。”苏怀瑾翻到第二页,舌象照里的红舌淡了些,苔上覆了层薄白,“喝了两个月,他说‘肚子总胀,像装了半瓶水’。”她指着处方上新增的“茯苓10g”,“加了茯苓健脾,你看后面的血糖曲线——”曲线从8.5慢慢往下走,在6.3mmol/L处平了下来,像被风吹平的水波,“中医看舌苔不胀了,西医看血糖降了,其实是一回事。”
来取经的王医生突然指着某页笑了:“这上面还记着‘陈叔爱喝浓茶,药里加2g陈皮去涩’?”苏怀瑾也笑了,指尖点了点那行小字:“方子再对,他不爱喝也没用。中西医衔接,不光要接指标和证型,还得接住人的习惯——就像给穿惯布鞋的人做皮鞋,得留着布鞋的软底才舒服。”
夕阳把石桌上的药材影子拉得很长,泽泻和花生衣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两簇细小的火苗。阿凯整理今天的笔记时,在“中西医衔接”下面写:“就像老木匠用卷尺量木料——尺是新的,量的是木料的实,用的是刨木的老手艺,最后要的是桌子稳当。”
他抬头时,看见苏怀瑾和陆则衍正对着电脑讨论病例,苏怀瑾指着舌象照说“苔腻了”,陆则衍指着报告说“甘油三酯降了”,两人的声音混着药香飘过来,像在说同一件事——不管是看舌苔还是看指标,最终都是想让患者活得舒坦些。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岐黄手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