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蜜炙可有讲究。”林晚秋拿起一片裹着蜜液的黄芪,阳光透过蒸汽,在她鬓角的白发上镀了层金边,“蜜要炼到滴水成珠,炒的时候火候得像哄孩子睡觉,急不得。火大了就焦了,补气的药效就全没了。”
领导看着她布满老茧的手,那双手翻炒药材时稳如磐石,指尖却能精准地分辨出蜜液的黏稠度。“这些老手艺,是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他的声音里带着敬意,“就像这蜜炙黄芪,少一分火候不行,多一分蜜糖也不行,得的就是这份精益求精的心思。一定要好好传下去,不能断了。”
走出工坊时,老樟树的影子已经向西斜了斜。领导站在院子中央,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锦旗——“妙手仁心”的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旁边是孩子们刚才碾的当归粉,装在小小的棉纸袋里,像串褐色的星星。
他再次握住苏怀瑾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皮肤传过来,带着沉甸甸的力量:“你们做的事,不只是经营一家药铺,是在为中医药文化续脉。记住,守正创新,就是最好的传承——守住中医的魂,用创新让它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这才是对传统最好的尊重。”
风从巷口吹进来,卷起几片樟树叶,轻轻落在展柜上。那里并排放着三件东西:祖父传下的铜药碾泛着温润的光,碾槽里仿佛还留着当归的辛香;旁边是苏怀瑾的《临床手记》,扉页上贴着她八岁时碾当归的照片;再过去是陆则衍的研究论文,夹着他和苏怀瑾一起设计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流程图。阳光穿过窗棂,给三者都镀上了层金边,像一幅跨越三代的画卷。
巷外传来赵小胖奶茶店的吆喝声:“陈皮茯苓奶盖第二杯半价咯——”甜香混着药香飘进来,温柔地拂过每个人的脸颊。苏怀瑾望着领导远去的背影,忽然想起祖父说过的话:“中医就像这老樟树,根扎得深,才能在风里站得稳。”此刻她终于懂得,这根,是铜药碾里的传承,是炮制台上的坚守;而那在风中舒展的枝叶,是AI舌诊的创新,是走向世界的勇气。
岐黄薪火,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这样生生不息,长在烟火里,活在时代中。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岐黄手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