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远依言调理,起初半月,夜间仍视物模糊,但觉双目干涩之感减轻;一月后,黄昏时分已能看清近处景物;三月期满,夜盲症竟痊愈了,即便深夜,也能在寺中行走自如。智远感念端浆果的功效,便将“珠华明目膏”的制法和用法记录下来,写入寺中藏经阁,又云游四方时,将端浆果的传奇告知沿途寺庙和村落。
不少素食僧人、贫苦百姓因营养不良患上夜盲症,听闻此法后,纷纷前往秦岭采摘端浆果,按智远所传之法制作膏剂,多有治愈者。端浆果的用法,在口耳相传中又添了一剂“珠华明目膏”,而这正是民间实践不断丰富药用经验的生动体现。
第三回 伪果欺世 慧眼辨真护奇珍
端浆果名声日盛,求药者络绎不绝,竟有人见利忘义,用一种形似端浆果的野果冒充,骗取钱财。这种野果名为“刺珠果”,同样红萼圆实,乍看之下与端浆果颇为相似,但其味辛辣,性温热,非但不能明目,反而会刺激眼部黏膜,加重眼疾。
清溪村附近有个落马坡,住着一个游手好闲的汉子,姓赵名三,见求药者众多,便采摘刺珠果,冒充端浆果捣汁售卖。有一位来自华州的贩盐商旅,姓周名顺,因常年在盐场劳作,盐雾熏蒸双目,患上了目眦红肿之症,听闻端浆果功效后,便向赵三买了“药汁”。
周顺点眼后,当即觉眼部刺痛难忍,红肿愈发严重,甚至视物不清。他又气又急,辗转打听来到玄清茅庐,哭诉遭遇。玄清见周顺眼部红肿充血,眼角有脓性分泌物,连忙用清泉为其清洗眼部,又取来蒲公英、金银花煎水,冷却后让其湿敷,缓解刺激。
“你买的并非端浆果,而是刺珠果。”玄清叹道,“端浆果端正如珠,色泽殷红莹润,触之黏润,味微苦回甘;刺珠果虽形似,却色泽暗沉,表面有细微尖刺,味辛辣刺鼻,性温热有毒,点眼只会伤目。”周顺闻言,懊悔不已。
玄清为周顺诊治,见其脉象弦数,舌红苔黄,道:“你目疾本是盐雾刺激,邪热外袭所致,又遭刺珠果热毒侵袭,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他取来新鲜端浆果捣汁,加入少许黄连汁,调和后为周顺点眼,又开了金银花、连翘、薄荷的汤药,嘱其煎服。
三日之后,周顺眼部红肿消退,疼痛缓解;七日之后,目疾痊愈。此事传开后,乡邻们皆怒赵三害人,玄清却道:“与其追责,不如教大家辨明真伪,以免再有人受害。”他召集清溪村、杏花村等村落的乡邻,来到端浆果生长的谷涧,现场讲解辨别之法:
“一观形态:端浆果藤叶青绿,脉络羽状,红萼五片舒展,果实端正如珠,无尖刺,色泽殷红莹润;刺珠果藤叶带刺,萼片狭小,果实虽圆,却有细微凸起,色泽暗沉。二闻气味:端浆果香气清冽,微苦带甘;刺珠果无清冽之气,反而有辛辣味。三尝味道:端浆果初苦后甘,黏润多汁;刺珠果辛辣刺鼻,口感干涩。四看生长环境:端浆果喜背阴湿润、土壤肥沃的崖壁,刺珠果多生于向阳干燥的坡地。”
玄清还与乡邻约定,在端浆果生长的谷涧设立标记,禁止随意采摘,由各村轮流看护,确保果实品质,同时制作“端浆果辨识图”,张贴在村落要道,方便求药者辨别。此后,再无人因误服伪果受害,而这辨别之法,也成为端浆果口传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间实践的严谨与智慧。
第四回 匠伤目眦 毒邪侵袭速解毒
秦岭以南有个瓷窑村,村民多以制瓷为业。村中有位老工匠,姓陶名顺,祖传制瓷手艺,尤擅烧制青花瓷器。制瓷过程中,需用釉料上色,釉料中含有硫磺、铅等有害物质,常年接触,又加之窑火熏烤,陶顺的双眼早已饱受侵害。
一日,陶顺在调配釉料时,不慎将釉料溅入左眼,顿时眼痛如灼,泪流不止,左眼迅速红肿,视物一片漆黑。陶顺之子连忙将他送往玄清茅庐,玄清见陶顺左眼眼睑红肿外翻,角膜表面有一层灰白色薄膜,眼角渗出血性分泌物,面色痛苦不堪。
“此乃毒邪侵袭眼部,灼伤角膜所致。”玄清神色凝重,“釉料中有毒素,溅入目中,速伤眼络,若不及时解毒,恐角膜坏死,终身失明。”他当即取来煮沸冷却的清泉,用干净棉签轻轻清洗陶顺眼部,将残留釉料清除干净,又取来新鲜端浆果,捣汁后加入等量的蒲公英汁、金银花汁,调和均匀。
“端浆果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痛,蒲公英、金银花善解诸毒、消肿散结,三味合用,能快速清除眼部毒邪,缓解灼伤。”玄清一边说着,一边用羽毛蘸取调和后的药汁,小心翼翼点入陶顺左眼,每半个时辰点一次。
陶顺疼痛难忍,玄清又为其开了清热解毒的汤药,以黄连、黄芩、龙胆草为主,嘱其儿子煎服。首日,陶顺仍觉眼痛剧烈,红肿未消;次日,疼痛减轻,红肿消退大半,角膜上的灰白色薄膜开始脱落;第三日,陶顺已能看清近处景物;七日之后,左眼基本痊愈,仅角膜上留有一丝淡淡的痕迹,不影响视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