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宫外便有乡邻求见,正是樵夫李二的妻子,她面带泪痕,跪地哀求:“道长,我家夫君已三日滴水难进,喉咙干裂出血,求道长发发慈悲,救救他吧!”玄虚道长连忙让云清道士取来浆水灌果实,捣汁两碗,交给李妻:“速将此汁给你夫君缓缓饮下,若有效验,再来告知。”李妻千恩万谢,捧着浆汁一路狂奔回家。
此时李二已昏迷不醒,嘴唇干裂出血,气息微弱。李妻含泪将浆汁滴入他口中,一滴、两滴,浆汁入口即化,顺着喉咙渗入。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李二忽然哼了一声,缓缓睁开眼睛,嘴唇微动,嘶哑着说:“水……还要水……”李妻大喜,连忙又喂他饮了半碗,只见李二喉结滚动,饮罢长长舒了一口气,眼中渐渐有了神采,口中喃喃道:“不渴了……喉咙里舒服多了……”
次日一早,李妻便带着李二来到紫霄宫道谢。此时的李二虽仍消瘦,却已能自行行走,精神好了许多。他向玄虚道长和云清道士叩首:“多谢道长救命之恩!昨日饮了那仙果浆汁,夜里竟能安睡,晨起也不似往日那般渴得难受了。”玄虚道长让云清道士为他诊脉,云清道士指尖搭在李二腕上,只觉脉象虽仍偏数,但已不似往日那般浮散,便笑道:“李施主脉象渐和,此果确能生津止渴。你且每日来宫中取果,连服七日,再观后效。”
消息很快传遍山下,患病的百姓纷纷赶往紫霄宫求药。云清道士每日天不亮便上山采摘浆水灌,玄虚道长则亲自主持诊察,根据患者体质调整服用之法:体质偏热者,直接捣汁饮用;体质偏虚者,兑入少量蜂蜜;脾胃虚弱者,则将果实切片晒干,煮茶慢饮,避免生冷伤胃。均州城的老秀才张仲文,也在家人搀扶下来到紫霄宫。他此时已虚弱得连说话都费力,玄虚道长见他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知是“阴虚火旺”型消渴,便让云清道士取来新鲜浆水灌汁,兑入少许麦冬汁,让他缓缓服下。
张仲文饮罢,只觉一股清润之气从肺腑升起,舌尖的灼痛感渐渐消散,干涸的喉咙似有清泉涌动。他闭目调息片刻,竟能清晰开口:“道长,此乃仙浆也!我苦读多年,从未尝过这般妙物。”玄虚道长笑道:“此果生于武当仙山,吸日月精华,得云雾滋养,是自然馈赠的济世之物。你且每日服用,再辅以清淡饮食,少思虑,多静养,消渴之症自会痊愈。”张仲文连连称是,此后每日派人来取浆水灌,半月后便能重返书斋,挥毫泼墨,笔下字迹也恢复了往日的圆润。
第三部分 口传心授 乡野扎根
随着浆水灌济世的消息越传越广,武当山下的百姓都知晓了这红萼仙果的妙用。许多人自发来到紫霄宫后崖,学着云清道士的样子采摘果实,却有人因不懂分辨,误采了形似浆水灌的毒果,幸而云清道士早有防备,在崖边设立标识,详细讲解浆水灌的形态特征:“叶如椭圆带细齿,萼红似霞果如珠,浆汁琥珀味酸甜,此乃琼浆浆水灌。”
云清道士还将浆水灌的服用方法口传心授:“鲜食最妙,捣汁饮之,生津最快;晒干为茶,久泡不散,可解长途跋涉之渴;若遇消渴重症,可与玉竹、沙参同煮,滋阴润燥之力更着。”百姓们听得仔细,有的用陶罐盛放鲜汁,带回家中给病人服用;有的将果实切片晒干,藏于竹篮,以备不时之需。
十堰镇有位老妇王氏,年逾六旬,患消渴症已有三年,每日饮水量多,小便频数,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她儿子听闻浆水灌的功效,便采摘了许多新鲜果实,按照云清道士传授的方法,与玉竹、沙参一同煮水给她饮用。王氏服用三日,便觉口干减轻,饮水量减少;服用一月,小便次数恢复正常,精神也日渐好转。她逢人便说:“这浆水灌是武当山的仙物,是紫霄宫的道长救了我的命!”
乡间的郎中见浆水灌功效显着,也纷纷前来请教。云清道士毫无保留,将自己观察到的药性、配伍之法一一告知:“浆水灌味酸甘,性平,入肺、胃、肾经,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滋阴补肾。对于肺热津伤型消渴,可配天花粉、知母;对于肾阴亏虚型消渴,可配枸杞、熟地;切记不可与辛辣、温热之物同服,以免耗伤阴液。”郎中们依法施治,治愈了许多此前束手无策的患者,浆水灌的名声也越来越响,连周边州县的百姓都慕名而来。
为了方便百姓采摘,云清道士还带领几位弟子,在丹霞坡地开辟了一条小径,又将部分浆水灌的幼苗移栽到紫霄宫附近的平缓地带,精心培育。他告诉百姓:“此果虽为仙物,却也需顺应时节。春生叶,夏开花,秋结果,冬藏精,采摘当在秋季果实成熟之时,不可过早采摘,以免损伤树木元气。”百姓们谨记教诲,只在秋季采摘成熟的果实,平日里还会主动为移栽的幼苗浇水施肥,守护着这片救命的仙草。
口传的智慧在乡野间不断沉淀,有人发现,浆水灌的果皮晒干后研成粉末,调敷在口舌生疮处,能快速止痛收口;有人尝试用浆水灌的枝叶煮水沐浴,可缓解皮肤干燥瘙痒。这些民间实践,虽未载入典籍,却在百姓口中代代相传,成为应对常见病痛的实用之法。云清道士将这些发现一一记录在竹简上,藏于紫霄宫藏经阁,期待有朝一日能为后世医者提供借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