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盛夏,红萼珠的幼苗已长至尺许高,叶片愈发繁茂,颜色也从嫩绿转为深绿,叶脉清晰可见。石生发现,这植物极是耐旱,即便连日无雨,也只是叶片稍卷,一经浇水便立刻舒展。更奇的是,蚊虫似乎格外惧怕它,菜园里其他蔬菜常有虫害,唯独红萼珠的枝叶完好无损,叶片上还带着一层淡淡的蜡质,雨水滴落其上,便凝成水珠滚落,不沾片叶。石生闲暇时,常坐在菜园边观察它的生长,发现其叶片入夜后会微微合拢,清晨则舒展张开,似与人作息相应,心中对这奇果的好奇更甚。
秋去冬来,红萼珠的枝条逐渐木质化,叶片枯黄脱落,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挺立。石生担心它受冻,便用稻草将枝条包裹起来,又在根部培了厚厚的土壤。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整个菜园被白雪覆盖,石生每日都会扒开积雪,查看红萼珠的枝干是否完好,见其虽无生机,却也未曾枯萎,心中稍安。如此寒来暑往,三载光阴转瞬即逝,这株红萼珠已长至三尺多高,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第三年暮秋,正当枫叶变红之际,红萼珠的枝头竟抽出了细碎的黄绿色小花,花瓣薄如绢纱,香气清雅,引得蜂蝶环绕。石生又惊又喜,连忙告知村中邻里。樵岭村的村民大多淳朴,听闻石生栽种的奇果开花,纷纷前来观看,有人说这花形似金钟,有人说香气能提神醒脑,还有懂些草药的老人,仔细观察着花叶,喃喃道:“此花生于深秋,色黄味清,恐是性寒之品,若结果,或有清热之效。”
半月之后,小花次第凋谢,枝头结出了小小的青果,外层包裹着嫩绿的花萼,如同一个个小巧的灯笼雏形。石生每日精心照料,看着青果渐渐长大,花萼也从嫩绿转为淡红,再到深红。霜降过后,果实成熟,外层的红萼肥厚多汁,泛着金红的光泽,远远望去,宛如一串串悬挂在枝头的金灯,璀璨夺目。石生摘下一枚成熟的果实,剥开红萼,里面的黄果比三年前白狐所赠的更为饱满,清香扑鼻。他分了些果实给前来围观的村民,大家品尝后,都觉酸甜可口,余味生津,有人吃后觉得连日的口干舌燥竟缓解了不少,纷纷称赞这是株奇树。
石生想起白狐“挂枝如灯、遇金则明”的描述,又见这果实形态酷似灯笼,色泽带金,便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挂金灯”。消息很快传遍了附近的村落,常有村民慕名而来,想要一睹挂金灯的风采,石生也不吝啬,热情地招待众人,偶尔还会赠给邻里几枚果实,让大家尝尝鲜。谁也未曾想,这株凝结着报恩之缘的奇树,即将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中,绽放出拯救生灵的光芒。
第三回 瘴疠突生侵村落 热毒横行民遭难
这年入冬之后,天气反常,连日晴朗无雪,空气干燥,到了腊月初,樵岭村突然爆发了一场奇怪的疫病。起初只是几个人出现发热、咽喉肿痛的症状,大家以为只是寻常风寒,并未在意。可没过几日,患病的人越来越多,症状也愈发严重,高烧不退,咽喉红肿溃烂,无法进食,甚者还出现了皮肤斑疹、便血等症,村里的老郎中束手无策,只能用些清热解表的寻常草药,却收效甚微。
石生的母亲也未能幸免,起初只是轻微发热,没过两天便高烧至昏迷,咽喉肿痛得无法吞咽,皮肤也泛起了细密的红疹子。石生心急如焚,每日守在母亲床前,喂水喂药,却眼睁睁看着母亲的病情日渐加重。村里已有几位老人因病情过重离世,人心惶惶,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空气中弥漫着惶恐与绝望的气息。有人说这是山中的瘴疠之气作祟,有人说这是触怒了山神,纷纷焚香祈祷,却无济于事。
邻村的郎中被请来诊治,他仔细查看了几位患者的症状,又切脉问诊,眉头紧锁道:“此乃热毒炽盛之症,邪入三焦,伤及营血,寻常清热之药难以奏效。患者高热不退、咽喉溃烂、斑疹显露,皆是热毒内蕴、迫血妄行之象,若不能及时清解热毒,恐有性命之忧。”村民们急道:“那可有什么良方?”郎中摇头叹气:“我手头并无对症的强效解毒之药,只能用些凉血解毒的草药暂且压制,能否熬过这一劫,全看天意了。”
石生听着郎中的话,心中猛地想起挂金灯“性凉味甘酸,能清三焦之火,解百毒之厄”的赠诺,又想起母亲三年前饮下果实汁水后病情缓解的情景。他看着床前昏迷的母亲,又听闻村里每日都有病人离世,心中一横,决定冒险一试。他跑到菜园,摘下数十枚成熟的挂金灯,洗净后剥去红萼,取出里面的黄果,又采摘了些挂金灯的嫩叶,一同放入陶罐中,加入山泉水,用文火慢煎。
陶罐中的水渐渐沸腾,一股清苦中带着甘甜的香气弥漫开来,与寻常草药的苦涩截然不同。石生守在灶前,不时搅动陶罐中的果实和叶片,心中忐忑不安,既盼着这挂金灯能发挥效用,又怕药性不对,加重母亲的病情。煎了约一个时辰,药液变得浓稠,呈现出淡淡的琥珀色,石生关火,将药液过滤出来,放至温热后,用小勺小心翼翼地喂给母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