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姚昭同志沉浸在“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快乐巅峰时,老天爷似乎都看不下去了,决定给他提个醒。冯跋在位末年,发生了一件怪事:一股邪风(史称“飘风入宅”)打着旋儿,精准地卷过姚昭豪华府邸的大门,一路穿堂过户,吹得他家窗帘乱飞、杯盘狼藉,然后……头也不回地直奔当时的尚书令(后来的篡位者)冯弘家去了,到了冯弘家门口,风,停了!
皇家首席气象&玄学顾问(太史令)闵尚,捧着星图,一脸凝重地找到姚昭:“姚公!此乃大凶之兆啊!‘飘风’主不祥,入您宅邸又入冯弘门庭,这预示着权力更迭,血光之灾!您得赶紧修德行善,散财消灾啊!”(闵尚内心OS:求你了,做个人吧!别连累大家!)
你猜姚昭啥反应?他当时可能正把玩着一个新到手的、能在夜里发光的西域琉璃杯(夜光杯),闻言眼皮都没抬一下,嗤笑一声:“修德?散财?笑话!本将军手里的刀,就是最好的‘风水’!什么妖风鬼风,能奈我何?” 那股“妖风”仿佛就是命运导演拍的一个超现实预告片:冯弘即将踩着冯跋(不久病逝,冯弘夺位)的余温登基,而姚昭全家的丧钟,已然在风中叮当作响,可惜这位“珠宝鉴赏家”只听到了金币碰撞的悦耳声音。
第三幕:新老板的算盘与血色黄昏——饕餮的最终账单
公元430年,北燕的权力中心上演了一出“兄终弟及”(过程血腥,省略N字)的戏码。冯弘成功上位,成了新一任燕主。就在这个血雨腥风的夜晚,一件让姚昭大跌眼镜(如果他有眼镜的话)的事情发生了:新皇帝的使者,居然捧着代表文官最高荣誉的大司马(三公之首)印绶,深夜敲响了姚府的大门!
据说,姚昭一听深夜急报,还以为是抄家的来了,吓得差点从后墙翻出去跑路(可能担心他的宝贝们)。等哆哆嗦嗦听明白是升官加爵,不是抄家问斩,瞬间从惊弓之鸟变成了开屏孔雀。激动之情难以言表,连夜就在自家院子里摆起了流水席,喝得满面红光,举着酒杯对着宾客(和他满屋子的宝贝)大声嚷嚷:“看见没?啊?看见没!我就说那阵风是吉兆!大大的吉兆!冯弘陛下,圣明啊!跟着新老板,吃香喝辣……呃……建功立业!” 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了砧板上最肥的那块肉。
新老板冯弘同志,屁股刚挨着龙椅,就开始精打细算他的政治账本了。龙案上,关于姚昭的贪腐举报信和罪证材料,堆得比奏折还高。冯弘拿着朱笔,一条条划过:“贪污军粮四十万钱……强占民田一千两百顷……纵子行凶劫掠商旅……私设刑狱勒索富户……” 每划一条,嘴角的冷笑就加深一分。此刻,北魏的大军正在边境线上虎视眈眈,磨刀霍霍。冯弘急需做两件事:一是立威,震慑朝野;二是搞钱,充实军饷。还有什么比拿这个民怨沸腾、家资巨万的前朝(也是本朝)巨贪开刀更合适的呢?既能收割一波民心(看,我替你们出气!),又能充盈一波国库(抄家所得),还能顺便警告一下其他不老实的老臣(都给我小心点!),简直是一石三鸟的完美计划!姚昭的“贪暴无已”,正好是现成的、无可辩驳的罪名。
时间定格在公元432年的秋天。刑场上,阳光刺眼。曾经威风凛凛的征南大将军、大司马姚昭,此刻狼狈不堪。他腰间那条价值连城的精美玉带钩,在秋日的阳光下,依旧折射着冰冷而妖异的光芒,仿佛在嘲笑主人的末路。当刽子手那把沉重的鬼头刀带着风声落下时,“咔嚓”一声脆响传来——不仅人头落地,他腰间佩戴的绝世美玉也同时应声而碎(真是个败家玩意儿,死前还毁了一件珍宝)。史书记载得相当有画面感:同一天,姚氏宗族四十余口被集体处决,刑场上的鲜血流成了小河,场面极其“壮观”(《十六国春秋》:“并诛其子侄宗室四十余人”)。极具黑色幽默的是,随后公布的抄家清单里,赫然列着他当年“征收”的那颗硕大红宝石和这条玉带钩——这些曾象征着他无上权势和无穷贪欲的珍宝,此刻却成了钉死他罪证的最耀眼标签。他贪了一辈子,搂了一辈子,最后连本带利,全给新老板做了嫁衣裳,还搭上了全族性命。这买卖,赔到姥姥家了!
第四幕:历史评价——贪暴权臣的多维度解读
在正史记载中,姚昭的形象相当负面。"贪暴无己"四个字就足以概括史官对他的评价。确实,作为一个高级官员,他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百姓利益,也动摇了北燕本就脆弱的统治基础。
但如果我们将姚昭放在十六国时期的大背景下考察,或许能对他有更立体的认识。这个时期有个显着特点:道德底线普遍较低,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今天还是开国元勋,明天可能就身首异处。在这种环境下,许多人都抱着"及时行乐"的心态,趁着有权有时赶紧捞一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