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愿身不复生王家!
公元465年深秋,建康(今南京)的皇宫里,气氛比萧瑟的秋风还要凛冽几分。一个才十岁的小男孩——新安王刘子鸾,跪在冰冷的地面上,面前摆着一杯清澈却致命的鸩酒。刚刚登基的皇帝、他的异母哥哥刘子业派来的使者,面无表情地催促着。令人心碎的是,这孩子脸上没有惊恐的泪水,反而是一种超乎年龄的平静。他端起那杯终结生命的液体,留下了一句让整个南朝乃至后世史书都为之沉重叹息的话:“愿身不复生王家。” 随后,一饮而尽。
这一饮,不仅结束了一个南朝最显赫“童星”短暂而璀璨(或者说,是过于璀璨以至于灼伤了自己)的一生,也像一把钥匙,哗啦一声打开了刘宋王朝宗室血腥屠戮的潘多拉魔盒,开启了南朝历史上最臭名昭着的“前废帝”时代。
第一幕:开局即巅峰——母凭子贵?不,是“贵上加贵”的魔幻设定
如果把南朝刘宋王朝比作一场大型古装宫廷生存真人秀,那么刘子鸾小朋友在公元460年左右闪亮登场时,拿到的绝对是“天选之子·顶配资源包”的剧本。他的出道背景,搁现在就是能霸榜热搜三天三夜,让狗仔队集体兴奋到昏厥的级别。
场景一:出生即头条——皇家伦理大戏的男主角
刘子鸾的母亲,那位宠冠六宫的殷淑仪,身份可太不简单了!她压根不姓殷,本姓刘,是孝武帝刘骏的堂妹——正儿八经的南郡王刘义宣的掌上明珠!刘骏这位堂哥,看上了堂妹的美貌,上演了一出“强取豪夺”的戏码,硬是把堂妹变成了后宫妃嫔。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掩人耳目(虽然效果约等于零),还煞费苦心给她改了个“殷”姓。这操作,放在任何朝代都是能引爆舆论的惊天丑闻,伦理道德的底线被皇家亲自踩得稀碎。但讽刺的是,这桩丑闻却给刘子鸾叠加了一个“双倍皇家血统”的buff,让他从出生起就自带光环(和debuff)。
场景二:帝国资源的“疯狂星期四”——五岁封王,八岁拜相
如果说投胎是门技术活,刘子鸾绝对是满分选手。凭借着母亲那“惊世骇俗”的宠爱,他本人也成了父亲刘骏心尖尖上的肉,那恩宠,简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的plus max版。
五岁封王记:别人玩泥巴,他管GDP! 大明四年(公元460年),当同龄的小朋友还在为抢到一块更光滑的泥巴而欢呼,或者因为背不出《千字文》第一句被先生打手心时,年仅五岁的刘子鸾,已经正式“出道”了——被封为襄阳王,食邑二千户!这还没完,同年,大概刘骏觉得襄阳还不够体现他对儿子的爱(或者觉得这头衔不够酷炫),大手一挥,又改封为新安王!新安在哪?那可是当时南朝版图上数一数二的膏腴之地,江南鱼米之乡的精华区域!想象一下,一个幼儿园中班年纪的小豆丁,名下就挂着相当于好几个县的税收,还挂着个“太守”的头衔(虽然是遥领,不用真的去上班打卡)。这哪里是封王,简直是给国家GDP核心增长点找了个“吉祥物CEO”!
八岁拜相奇观:小学生主持国务院? 如果五岁封王还只是让人惊掉下巴,那么三年后发生的事,足以让满朝文武的下巴直接砸穿地板。大明七年(公元463年),刚满八岁的刘子鸾,迎来了人生,或者说整个南朝官场史上的“高光时刻”——他被加封为中书令!中书令是什么概念?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当时的宰相之一,是参与国家最高决策的核心重臣!这还没完套餐,他还同时兼任了司徒(三公之一,顶级荣誉官职)、抚军将军(高级军职),并且都督南徐州军事(掌管一方军权)。翻译成现代话:一个本该在学堂里摇头晃脑背“天地玄黄”的小学生,突然被空降进了国务院主持日常工作,同时还挂着国防部副部长的头衔,兼管着东部战区!这已经不是“赢在起跑线”,这是直接空降到了终点领奖台啊!南朝官场瞬间炸锅,大臣们一看风向标,纷纷化身这位小主公的“铁杆粉丝”和“事业粉”,削尖了脑袋往他府邸里钻,门槛都快被踏平了,那场面,比顶流明星开演唱会抢票还火爆。
刘骏对小儿子的宠爱,简直像开了闸的洪水,汹涌澎湃,收都收不住。他甚至动过念头,想把当时的太子——嫡长子刘子业废掉,让这个怎么看怎么顺眼的“心头肉”刘子鸾顶上储君之位。这想法太疯狂,连朝中那些擅长拍马屁的大臣都吓得连连摆手,集体劝谏:“陛下,使不得啊!废长立幼,国本动摇,要出大乱子的!” 刘骏看反对声浪太大,才勉强作罢。但这波操作,无异于给年幼的刘子鸾贴上了一张金光闪闪却又极其致命的标签——“皇位头号候补”。这标签,在权力场上,比靶心还显眼。
第二幕:祸根深埋——当“对照组”太子遇上“别人家的孩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