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芯片必须更换。”林月月拿出一枚全新的量子频率调节芯片,芯片通体呈银白色,表面刻着细密的能量纹路,“这是2090年的最新款,能承载动态频率调整,兼容我们计算出的反共振区间。”
林月瞳用微型切割刀小心地切断旧芯片的连接线,动作轻柔而精准:“接口是关键,初代核心的接口规格是2025年的A型接口,而新芯片是2090年的C型接口,针脚定义和间距都不一样,直接安装会导致接触不良,甚至烧毁芯片。”
林月月尝试将新芯片对准接口,果然,芯片的针脚与接口的插槽完全不匹配,相差了大约0.5毫米的间距,根本无法插入。“怎么办?接口不兼容,我们总不能重新设计核心线路吧?那至少需要三天时间,而且会破坏初代架构的稳定性。”她的语气有些焦急,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叶启一直蹲在旁边,默默观察着两人的操作。他33岁的人生里,有大半时间都在与农机打交道,2025年的农机设备虽然简陋,但线路接口的兼容问题他遇到过无数次。看着眼前不匹配的针脚和接口,他突然想起了当年修农机时的应急办法。
“或许,可以试试缠铜丝。”叶启站起身,指着芯片的针脚说,“2025年的时候,农机的线路接口坏了,找不到匹配的配件,我就用细铜丝缠绕在针脚上,调整针脚的粗细和间距,让它能适配不同的接口。虽然简陋,但应急效果很好。”
“缠铜丝?”林月月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这是量子频率调节芯片,针脚非常精密,普通铜丝会干扰信号,而且无法承受暗物质能源的能量冲击。”
“不是普通铜丝,是纳米铜丝。”叶启指着实验台上的一卷银灰色细线,“你们之前用它修复过线路,这种铜丝直径只有0.01毫米,导电性能强,还能抵抗高能冲击。我们可以用它缠绕在新芯片的针脚上,精准调整针脚的间距和粗细,让它刚好能插入初代接口。”
林月瞳眼睛一亮:“这个办法或许可行!纳米铜丝的直径足够细,不会破坏针脚,而且导电性能不会影响信号传输。我们可以先测量接口插槽的间距,再计算每根针脚需要缠绕的铜丝圈数,精准匹配接口规格。”
林月月立刻拿出微型测量仪,测量接口插槽的间距和孔径:“接口插槽间距是1.2毫米,孔径0.8毫米;新芯片针脚间距1.7毫米,直径0.3毫米。我们需要在每根针脚上缠绕20圈纳米铜丝,这样针脚直径会增加到0.8毫米,间距通过缠绕的松紧度调整到1.2毫米。”
说干就干,林月瞳手持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纳米铜丝,对准新芯片的第一根针脚,开始均匀缠绕。纳米铜丝细如发丝,稍一用力就会断裂,她的呼吸放得极轻,手指稳得如同磐石。林月月则在一旁用全息投影放大针脚画面,实时监控缠绕的圈数和松紧度,一旦出现偏差,立刻提醒调整。
叶启站在旁边,不时给出建议:“缠绕的时候要从针脚根部开始,一圈挨着一圈,不要重叠,这样才能保证直径均匀。”他的目光专注,仿佛又回到了2025年的农机维修车间,那些看似简陋的经验,此刻却成了破解难题的关键。
林福贵也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微型放大镜,帮忙照明:“左边第三根针脚,缠绕得稍微松了一点,再紧两圈就能达到1.2毫米的间距了。”
三人通力合作,一根针脚、一根针脚地缠绕、调整。时间在专注的操作中悄然流逝,当最后一根针脚缠绕完毕时,夕阳已经西斜,透过钢窗洒在芯片上,让缠绕着纳米铜丝的针脚泛着柔和的银光。
林月月小心翼翼地将新芯片对准初代核心的接口,轻轻一推。“咔哒”一声轻响,芯片完美插入接口,严丝合缝,没有一丝松动。“成功了!接口适配完成!”她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手套上沾了些许纳米铜丝的银灰色痕迹,却毫不在意。
接下来,就是将反共振频率参数植入芯片。叶云天和叶天天一起坐在驾驶舱内,叶天天操作全息面板,将计算好的频率区间、动态补偿系数输入芯片控制系统,叶云天则紧盯着能源核心的实时数据,随时准备调整。
“参数植入完成,反共振模式准备启动。”叶天天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启动按钮。
“云月号”的能源核心发出一阵低沉而稳定的嗡鸣,比之前更加浑厚有力。舱体表面的能量纹路从蓝色逐渐变为青绿色,沿着预设的轨迹流动,形成一道环绕舱体的能量环。实验室里的时空乱流检测仪突然发出一阵轻微的提示音,屏幕上显示着从实验中心传来的微弱乱流信号——原本“强烈”的红色标识,在反共振模式启动后,开始快速闪烁,逐渐变为“中等”,再到“微弱”,最终稳定在“极微弱”的绿色标识上。
全息面板上的数据实时更新:【反共振模式启动成功;乱流抵消效率:99.5%;能源核心温度:正常;时空磁场适配度:99.1%】。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