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糖龙记
竹溪村的晨雾总带着竹篾的清润,像一层薄纱裹着整个村子。非遗工坊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时,竹阿婆正坐在窗边编竹篮,青竹篾在她指间翻飞,篮底的万字纹已经显了雏形。村支书抱着平板电脑冲进来的架势,让她手里的竹篾“啪”地落在竹筐里,碎竹屑溅了一地。
“老支书,啥急事慌成这样?”竹阿婆放下竹篾,伸手拂了拂衣襟上的竹绒——那是几十年编竹活留下的印记,洗不掉,也成了她身上独有的味道。
“你快看!林舟后生把朝阳纹加上了!”村支书把平板往竹桌上一放,手指点着屏幕里的数字糖龙。虚拟的晨光里,糖龙缓缓转动,龙角上的朝阳纹泛着暖金色,七道弧线一道不少,像刚从山头爬上来的太阳。点击龙角,青灯爷爷那张泛黄的糖龙草稿就浮了出来,铅笔印子还能看见反复描摹的痕迹。“还有孩子们,昨天吵着要学编糖龙,这下有正经样子可以仿了!”
竹阿婆的眼睛亮了。她凑近平板,指腹轻轻蹭过屏幕上的朝阳纹,像是在摸真的糖龙:“这纹路,跟青灯他爷爷图谱里画的一模一样。当年我跟陈老学熬糖时,他就说过,朝阳纹要画得暖,得想着糖在嘴里化开的甜。”
话音还没落地,工坊外就传来一阵杂沓的脚步声,混着孩子们的笑闹。虎头举着半截竹篾冲在最前面,竹篾头被他攥得发潮;小阿妹跟在后面,手里攥着块没熬好的麦芽糖,糖粒沾了满手,连辫子梢都蹭到了糖渍。一群孩子涌进来,把竹桌围得水泄不通。
“阿婆!我们要做真的朝阳纹糖龙!”小阿妹把麦芽糖往桌上一放,声音脆得像竹枝上的露珠。她昨天看了村支书放的数字糖龙视频,夜里做梦都在画朝阳纹,早上起来就找了块麦芽糖,想自己捏个龙角。
竹阿婆笑着点头,从墙角的竹篓里翻出一捆新泡好的细竹篾。竹篾是前一天泡在井水里的,吸足了水分,摸起来软乎乎的。“编龙身要先把竹篾理顺,就像熬糖要先等糖化开,急不得。”她拿起两根竹篾,交叉、缠绕、提拉,动作慢得像在数时光,“你们看,万字纹要从中心往外编,每一道都要拉紧,不然龙身会散——就像做人,根基要稳。”
孩子们学着她的样子拿起竹篾,小阿妹的手小,攥不住两根竹篾,就用胳膊夹着一根;虎头力气大,一拉就把竹篾扯得变了形。没一会儿,工坊地上就落满了断成小段的竹篾,还有被揉皱的糖块。虎头编到龙颈的弧度时,竹篾又断了,他把竹篾往地上一扔,气鼓鼓地坐下:“怎么编都不像!林舟哥哥的数字糖龙那么好看,我编的就是堆烂竹条!”
竹阿婆捡起那截断竹篾,蹲在虎头身边,把竹篾展平:“你看这竹篾,断了也有纹路。我们竹溪村的老法子,断篾能编‘补缺纹’,就像糖熬糊了能加麦芽糖救回来,哪有做不好的事?”她拿起另一根竹篾,跟断篾编在一起,断口藏在交叉的纹路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你试试,把断口当龙颈的弯度,说不定比整竹篾还好看。”
虎头半信半疑地接过竹篾,跟着竹阿婆的动作慢慢编。这次他没再用蛮力,手指轻轻跟着竹篾的弧度走,竟真的编出了一段带着自然弯度的龙颈。他举着竹篾给小阿妹看,眼睛里闪着光:“你看!我编出龙脖子啦!”
小阿妹也凑过来,她的竹篾没断,却编得歪歪扭扭。竹阿婆帮她把竹篾重新理好,指着窗外的竹林:“编的时候看着竹子,竹节是直的,纹路是顺的,你跟着竹子的方向编,手就不歪了。”小阿妹盯着竹林看了一会儿,再编时,竹篾果然顺了许多。
等日头升到头顶,竹阿婆搬出小炭炉,又从柜子里拿出个旧木盒。盒子是老松木做的,边角被磨得发亮,打开时飘出一股淡淡的焦糖香——里面装着几颗琥珀色的糖珠,最大的那颗有拇指盖大,表面还能看见细微的纹路。“这是我二十岁那年,跟陈老学熬的第一锅糖珠。”竹阿婆拿起一颗糖珠,放在阳光下,糖珠里映出孩子们的小脸蛋,“今天教你们熬糖珠做龙角,朝阳纹要刻在糖珠上,七道弧线,一道都不能少。”
孩子们围到炭炉边,看着竹阿婆把麦芽糖放进粗瓷碗里。碗底刚碰到炭火,糖块就开始慢慢变软,像融化的月光。“熬糖要顺时针搅,跟着太阳转的方向,糖才会甜。”竹阿婆手里的竹勺轻轻搅动,糖液从乳白色变成琥珀色,香气渐渐漫满了工坊。
小阿妹第一个尝试,她学着竹阿婆的样子,用竹勺舀起一点糖液,往凉竹板上滴。糖液刚落下就凝固了,变成一颗歪歪扭扭的小糖珠,她用小竹刀刻弧线时,糖珠“啪”地裂了。她眼圈一红,正要把碎糖珠扔掉,竹阿婆却拦住她:“裂了也能用,把碎块拼起来,就是‘碎阳纹’,像太阳刚出来时被云挡住的光,也好看。”
虎头熬糖时没控制好火候,糖液糊了,变成深褐色,带着点焦味。他急得直跺脚,竹阿婆却往碗里加了一勺井水:“老法子,糊糖加井水能去焦味,就像犯错了要改,改了还是好糖。”她慢慢搅动,焦味果然淡了,糖液又变回了浅琥珀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逸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