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日头偏西时,工坊的桌上摆满了孩子们的作品——十几只迷你糖龙挤在一起,竹篾编的龙身有的粗有的细,糖珠做的龙角有的圆有的扁,却都认真地刻了七道弧线。有的糖龙龙身上还编了“补缺纹”,有的糖珠是用碎块拼的,每一只都不一样,却都透着股孩子气的认真。
村支书拿出手机,把这些糖龙排成一排,从不同角度拍了视频。他特意给每只糖龙都配了特写,小阿妹的碎糖珠龙角、虎头的补缺纹龙身,都拍得清清楚楚。视频发出去时,他在文案里写:“竹溪村小匠人交出的第一份非遗作业,林舟后生,请来验收。”
林舟收到视频时,正在逸霄平台的技术部和工程师沟通。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数字糖龙的设计界面还开着,旁边放着一本摊开的《竹编纹样考》——为了还原孩子们编的“补缺纹”,他特意查了传统竹编技法。视频刚点开,孩子们的笑声就从手机里传了出来,他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你看这个纹路,是竹溪村的‘补缺纹’,我之前在书上见过,没想到孩子们能编出来。”林舟把手机递给工程师,手指点着视频里虎头的糖龙,“还有这个碎糖珠,得做成动态的,点击时要能看到糖珠拼起来的过程。”
工程师点点头,在键盘上敲了几下,数字糖龙的龙尾处立刻出现了一道补缺纹的预览图。“我们可以把孩子们熬糖、编竹篾的片段做成弹窗,点击糖龙的不同部位就会弹出来,再加上童声解说,比如小阿妹说她的碎糖珠像云里的太阳。”
林舟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他掏出手机,又看了一遍视频。镜头里,小阿妹举着自己的糖龙,笑得露出了两颗小虎牙;虎头把糖龙举得高高的,像是在炫耀战利品。他忽然觉得,这些歪歪扭扭的作品,比任何精致的设计都动人——那是最本真的热爱,没有技巧,只有用心。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林舟一直在调整特效。他把孩子们编的补缺纹精准地还原在数字糖龙的龙尾,每一道交叉的竹篾都和视频里的一模一样;把碎糖珠龙角做成了可拆卸的动态效果,点击时,碎糖块会慢慢拼合成一颗完整的糖珠,还会弹出小阿妹的声音:“我的糖龙角是云里的太阳!”;甚至在糖龙的腹部,加了一道细小的“童痕”——模仿孩子们编竹篾时不小心留下的指印。
提交方案后,系统提示很快弹了出来:【数字糖龙融入“儿童非遗实践”元素,符合“小手传薪”传承标准,解锁“童声互动”功能。藏家点击糖龙任意部位,可观看孩子们的创作过程视频,并收听专属童声解说。】
林舟第一时间把新特效的截图发给村支书,还附了条消息:“孩子们的糖龙住进数字世界啦!点击就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没过多久,村支书的语音就发了过来。背景里满是孩子们的欢呼声,小阿妹的声音格外清亮:“林舟哥哥!你的糖龙会‘说话’啦!我听到自己的声音了!我们还要做更大的糖龙,比你的数字糖龙还大!”
虎头的声音也混在里面,带着点不服气:“下次我要熬最好的糖珠,刻最直的朝阳纹,让你的数字糖龙学我的样子!”
握着手机,林舟忍不住笑了。他抬头看向窗外,夕阳正慢慢落下,把天空染成了暖金色,像极了孩子们糖珠的颜色。他忽然想起青灯爷爷的那句“糖要熬到心定”,原来传承从来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像孩子们这样,带着点笨拙的认真,一点点把老手艺的温度传下去。
就在这时,他的微信收到了一条新消息,是青灯发来的。对方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本线装笔记本,封面上写着“糖艺实践册”,翻开的那一页,画着一只小小的糖龙,龙角上刻着七道弧线,旁边写着:“今天看到竹溪村孩子们的糖龙,爷爷的朝阳纹,终于有了新的传承人。”
林舟点开照片,放大看那道朝阳纹,笔触稚嫩,却和青灯爷爷图谱里的一模一样。他忽然明白,这条糖龙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竹阿婆的竹篾、陈老的糖霜、青灯爷爷的图谱、孩子们的小手,还有无数藏家的心意,都在慢慢汇聚,像一条温暖的河,带着非遗的温度,流向更远的地方。
而此刻的竹溪村,工坊里的炭火还没熄。竹阿婆正帮孩子们把做好的迷你糖龙摆在窗台上,让晚风慢慢吹干糖珠上的潮气。小阿妹趴在窗边,看着自己的糖龙,小声说:“糖龙糖龙,你要好好的,等下次林舟哥哥来,我们一起跟他的数字糖龙比一比。”
虎头也凑过来,把自己的糖龙往小阿妹的旁边放了放:“我的糖龙也会好好的,下次我要让它变成最大的!”
月光透过窗户,落在这些歪歪扭扭的糖龙上,像给它们镀了一层银。竹阿婆看着孩子们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手里的竹篾又开始翻飞——她要给孩子们编一个新的竹筐,用来装下次做糖龙的材料。竹篾在她指间穿梭,万字纹一点点成形,像一个温柔的约定,等着下一次传承的故事,在竹溪村的晨雾里慢慢展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逸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