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录:糖龙集市里的暖光
温如霜把陈老寄来的铜糖模照片钉在工作室的白板中央时,晨雾刚漫过竹溪村的山头——屏幕里,竹阿婆正举着新劈的竹篾对着镜头比划,竹篾上的晨露在直播画面里闪着细碎的光,“集市的架子得用竹编的才像样,就像村里晒糖的木架,要让后生仔一看就想起竹溪的风。”
风痕在一旁敲着代码,屏幕上“糖龙集市”的界面正一点点成形。他把竹阿婆刚编好的菱形竹网扫描进系统,虚拟集市的背景立刻变成了层层叠叠的竹篾纹,阳光透过篾条的缝隙,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陈老的老糖模做‘老糖模系’的分区标志,李师傅的苏绣线色卡当导航条,用户点哪个色卡,就能跳转到对应的糖龙区域。”
温如霜伸手点了点屏幕上的“老糖模系”图标——铜糖模的纹路在虚拟界面里泛着温润的光,龙鳞的磨损处特意做了柔光处理,像陈老指腹摩挲过千百遍的触感。“还要加个‘故事标签’,”她想起试运营时用户留言里的惊喜,“让用户给糖龙写背后的故事,比如谁教的手艺,编纹路时想起了什么,这样糖龙才不是冷冰冰的数据。”
风痕立刻调出标签编辑框,刚把“上传文字/照片”的功能加上,李师傅的视频电话就打了进来。老人手里举着一捆淡粉色的苏绣线,线轴上还缠着去年绣缠枝莲时剩下的线头,“我把每种线的‘脾气’都写下来了,比如浅粉线要捋三十遍才软,深粉线适合绣花瓣中部,你们把这些加进标签里,后生仔绣的时候能多懂点苏绣的门道。”
筹备了半个月的糖龙集市,终于在周六清晨上线。温如霜刚打开后台,就看见“竹篾纹系”的分区里跳出了第一条糖龙——银白色的糖龙身上,竹篾纹歪歪扭扭地绕了三圈,末尾还飘着两片虚拟竹叶,标签里的文字带着点急切:“阿婆,我按您说的‘像挠痒痒一样松’编的,您看对吗?”
竹阿婆的直播窗口立刻弹出回复,老人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点着竹篾纹的间隙,“后生仔,你看这处的篾条,竹芯的地方要再软点——就像摸刚抽芽的竹枝,指尖要轻,纹路才会活。”她边说边拿起身边的竹篾演示,手指捏着篾条的中段轻轻弯折,“你编的时候,想象糖龙在你手里晃,篾纹要跟着糖龙的弧度走。”
不到十分钟,那条歪扭的竹篾纹糖龙就重新出现在分区里——这次的篾条弧度柔和了许多,竹芯处的纹路微微凹陷,像被指尖轻轻按过,标签里多了张照片: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举着手机,身后是摆满竹编的书桌,“阿婆!我按您说的试了,我妈说这纹路像她小时候见的竹筐!”
竹阿婆看着照片笑出了眼角的皱纹,手指在屏幕上敲出一行字:“下次编的时候,试试在竹篾纹里加片竹叶,落在间隙里会有竹溪的祝福哦。”
与此同时,“苏绣缠枝系”的分区里,李师傅正对着一条半截缠枝莲的糖龙叹气。那条糖龙的花瓣用了深粉线绣外层,浅粉线绣花心,针脚还歪歪扭扭地叠在一起。他没直接说对错,而是拿起身边的苏绣样本对着镜头,“你看这朵缠枝莲,最外层的花瓣要像蜻蜓点水,针脚疏一点,阳光才能透过来;花心的针脚要密,才像藏着糖的甜。”
他把苏绣线绕在指尖,轻轻捋了三下,“线要先‘养’,你绣之前,想象手里的线沾了手心的温度,绣出来的花瓣才会软。”说着,他点开糖龙的编辑界面,用虚拟绣针演示了一遍:浅粉线在花瓣边缘轻轻划过,针脚像撒在糖上的细霜,“你试试这样,从花瓣尖往花心绣,就像给糖龙盖层软被子。”
半小时后,那条半截缠枝莲糖龙重新上线——浅粉线的花瓣边缘泛着淡淡的柔光,针脚疏疏地排着,花心的深粉线针脚细密,像真的藏着糖霜。标签里的文字带着雀跃:“李师傅!我捋了五十遍线,绣出来的花瓣真的软了!我奶奶说,这像她年轻时绣的枕套花!”
李师傅笑着点了赞,在评论区留了段语音:“下次绣藤蔓时,试试用淡金线勾边,像给糖龙系条金腰带,更精神。”
陈老守在“老糖模系”的分区里,眼睛盯着屏幕上每一条新出现的翘尾龙。有个用户上传的糖龙尾巴弯得太厉害,龙鳞的纹路还歪了,他立刻点开语音按钮,声音里带着点老匠人的认真:“后生仔,刻翘尾龙时,模子要轻按——你看这老糖模的缺口,当年我按的时候,手指要离缺口半寸,尾巴才会弯得自然,龙鳞也不会歪。”
他从抽屉里拿出老糖模,对着镜头展示缺口处的磨损:“这缺口是几十年前给村里孩子刻糖时磨的,每次按到这里,我都会想起孩子们抢糖的样子。你刻的时候,也想想心里的甜,糖龙就会有魂。”
用户很快回复了条视频:镜头里,一个中年男人正握着女儿的手,一起点屏幕上的虚拟糖模,小女孩的声音奶声奶气:“爷爷,陈爷爷说刻糖要想甜,我想的是你买的麦芽糖!”视频末尾,重新刻的翘尾龙尾巴弯得恰到好处,龙鳞的纹路整整齐齐,标签里写着:“陈老,我带女儿刻的,她现在知道您的老糖模里藏着故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逸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