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纸的厚度和豁口的宽度。”张木匠放下刻刀,从屋里拿出几张不同厚度的纸,“普通的红纸厚零点一毫米,槽就刻零点一毫米深;要是厚点的宣纸,就得刻零点二毫米。豁口宽两毫米,槽就宽两毫米,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他拿起一张纸,往槽里放了放,“你看,要是槽太浅,纸就会凸出来,被纹路压到;要是太深,纸就陷进去,透光性就差了。”
风痕在一旁飞快地记着笔记,还拿出手机拍了嵌缝的照片:“张师傅,要是把这个工艺放进虚拟系统,需要哪些数据?比如槽的深度、宽度,还有纹路绕开的角度。”
“数据得跟实物对应。”张木匠指着木坯上的龙纹,“你看这龙纹的弧度,到了嵌缝的地方,得往外侧偏一点,偏多少?得看剪纸豁口的角度。比如豁口是四十五度,纹路就偏四十五度,这样才不会碰到纸。”他又拿起刻刀,在另一处边缘刻了道槽,“还有,槽的走向得跟剪纸的豁口一致,不能歪,一歪就卡不进去了。”
小木突然想起自己之前的失败——他之前雕的槽,要么深度不够,要么宽度不对,纹路的角度也没调整,难怪总压剪纸。“张师傅,谢谢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他掏出手机,把张木匠刻的嵌缝拍了下来,又对着不同厚度的纸和对应的槽量了尺寸,“风痕,这些数据你能用到吗?”
“没问题。”风痕把笔记本电脑打开,调出虚拟雕刻的程序,“我可以在系统里加个‘嵌缝适配’功能,先让用户上传剪纸的图片,系统自动识别豁口的位置、宽度和角度,还有剪纸的厚度,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在木框边缘自动刻出对应的嵌缝。”他指着屏幕上的虚拟木坯,“比如用户上传了赵奶奶的龙鳞剪纸,系统识别出豁口宽两毫米,剪纸厚零点一毫米,就会在木框上刻出两毫米宽、零点一毫米深的槽,纹路自动绕开豁口。”
张木匠凑过来看了看电脑屏幕,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好。虚拟的好处就是能精准算数据,不像我们实体雕刻,还得靠手感。但有一点要记住,不管是虚拟还是实体,都得跟着手艺的规矩来,不能瞎改。”他拍了拍小木的肩膀,“你们年轻人懂技术,能把老手艺装进手机里,是好事。但别丢了手艺的根,根在,手艺就活了。”
从小镇回来的路上,小木一直在看拍的嵌缝照片。风痕已经在电脑上开始写程序了,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屏幕上的代码一行行增加。“我先做个测试版,把张师傅说的数据输进去,然后你试试能不能雕出合适的嵌缝。”风痕把电脑递给小木,“你看这个参数设置,深度和宽度可以根据剪纸的类型调整,纹路绕开的角度也能自动计算。”
回到工作室,小木立刻打开虚拟雕刻板,风痕已经把测试版的“嵌缝适配”功能加上了。他上传了一张赵奶奶的龙鳞剪纸,系统很快就识别出了豁口的位置——屏幕上的剪纸边缘出现了红色的线条,线条旁标注着“豁口宽度:2mm,剪纸厚度:0.1mm”。
小木选了块紫檀木的虚拟坯子,开始雕龙纹框。刻刀刚碰到木坯,系统就自动在龙纹边缘标出了嵌缝的位置,一道浅蓝色的线跟着刻刀走,提示他“沿此线刻槽”。他深吸一口气,跟着浅蓝色的线慢慢下刀——刻刀划过虚拟木坯的声音和张木匠工作室里的声音很像,连木屑的样子都差不多。
很快,嵌缝就刻好了。小木把剪纸往槽里一放,屏幕突然传来“咔嗒”一声轻响——像真的木头和纸扣在了一起。他盯着屏幕,眼睛都不敢眨:紫檀木的龙纹绕着红纸走,每道豁口都刚好卡进槽里,阳光透过剪纸,在虚拟工作台上投下带金线的光斑,连李师傅绣在剪纸背面的缠枝莲都能看见,一点都没被木框挡住。
“成了!”小木兴奋地拍了下手,立刻把成品截图发给温如霜和张木匠,“张师傅,如霜姐,嵌缝成功了!剪纸的豁口没被压到,透光性也很好!”
温如霜很快回了消息,还附了个开心的表情:“太好了!赵奶奶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张木匠的消息也来了:“我就说你能行。记得把教程发在社群里,让大家都学学。”
小木立刻在专栏里写了教程,还配了段对比视频:左边是没嵌缝的木框,龙纹压着剪纸豁口,显得死板;右边是有嵌缝的木框,龙纹绕着剪纸走,剪纸的灵气一点都没丢。“没嵌缝的木框会‘压’剪纸,有嵌缝的木框像给剪纸‘让座位’~”他在视频里写道,“大家雕的时候,记得先上传剪纸图片,让系统识别豁口,再跟着提示刻嵌缝,很简单的!”
教程刚发出去半小时,社群里就热闹起来了。用户“绣绣”第一个晒出了成品:她雕了个梨花木框,嵌缝里卡着蝴蝶剪纸,蝴蝶的翅尖没被压到,阳光透过翅膀,在屏幕上投下彩色的光斑,配文:“终于不跟剪纸打架了!蝴蝶好像活过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逸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