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发送五年后,团队收到了来自“光粒宇宙”的回应——这是一个由“光粒生命体”构成的文明,他们没有实体形态,以光粒聚合的方式存在,通过“光粒振动频率”传递信息。“跨文明符号转换器”解析显示,光粒文明的振动频率中,包含“能量共享”“生态平衡”的类似意图,但也带有对未知文明的“警惕信号”。
岩星决定先不贸然前往,而是启动“信号双向交互”:通过转换器向光粒宇宙发送“多域文明共生技术片段”(如动态共生系统、共生能源核心的工作原理),同时接收对方的光粒振动信息。半年后,光粒文明的警惕信号减弱,甚至发送了一段“光粒生态影像”——画面中,光粒生命体与他们宇宙中的“光脉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光粒为植物提供能量,植物为光粒净化生存环境。“这证明他们具备共生基础,我们可以启动实地访问。”岩星在团队会议上确定下一步计划。
第二阶段:实地访问与文明互鉴——打破差异的共生对话
星语播撒舰抵达光粒宇宙后,首先在其周边的“中性空域”停留,释放“能量友好屏障”,避免引发对方的防御反应。光粒文明派出由10个“光粒聚合体”组成的“接待团”,通过“跨文明符号转换器”,双方实现首次“面对面”沟通。
沟通初期,差异带来的挑战显而易见:光粒生命体无法理解多域文明的“实体形态”,对舰体的金属结构充满好奇;而多域团队也需要适应光粒文明“无固定形态”的交流方式——他们通过光粒振动的颜色、频率变化表达情绪,蓝色代表友好,红色代表警惕,紫色则代表疑问。
为打破隔阂,岩星团队提出“技术互鉴”方案:
1. 生态技术共享:叶辰团队向光粒文明展示“动态共生系统”的原理,演示变异体如何与植物共生净化环境。光粒文明则分享“光脉能量传导技术”——光脉植物能将宇宙中的散逸能量转化为稳定的“光脉能量”,效率是多域文明现有技术的1.5倍。双方合作在中性空域搭建“跨文明共生实验区”,种植光脉植物与星蕊花,培育出“光蕊共生体”——光脉植物为星蕊花提供能量,星蕊花释放的能量花粉则能增强光粒的稳定性,成为双方文明互鉴的“活成果”;
2. 能量技术交流:炽炎团队向光粒文明介绍“共生能源核心”的能量循环模式,光粒文明则演示“光粒能量聚合技术”——他们能将分散的光粒能量快速聚合,形成高纯度能量体,为播撒舰补充动力。双方联合研发“光粒-星核能量转换器”,实现两种能量形态的互通,解决了未来跨文明能量共享的关键难题;
3. 符号体系融合:古纹集群的符号专家与光粒文明的“振动频率专家”合作,设计“跨文明共生符号”——以多域文明的星语永恒符号为基础,融入光粒振动的频率波纹,形成双方都能理解的“共生语言”。这种符号被刻在播撒舰与光粒文明的“光脉枢纽”上,成为跨文明联结的“象征”。
访问期间,意外插曲让双方的信任进一步加深:播撒舰的“能量循环系统”因光粒宇宙的特殊能量环境出现故障,光粒文明主动提供“光脉能量”,帮助修复系统。岩星感慨:“差异不是共生的障碍,而是让共生更丰富的养分——我们用技术为桥,用善意为纽带,就能跨越任何文明差异。”
第三阶段:共生网络构建与未来展望——拓展宇宙的共生边界
实地访问结束后,多域文明与光粒文明签署《跨文明共生备忘录》,约定:
- 建立“跨文明通讯专线”,定期开展技术与文化交流;
- 共同维护“跨文明共生实验区”,持续探索生态与能量共生的新可能;
- 联合向其他潜在文明发送“共生邀约”,推动宇宙共生网络的拓展。
这一成果极大鼓舞了星语播撒团队,他们继续向其他区域发送信号,三年内又与“晶簇文明”“声波文明”建立联系——晶簇文明擅长利用宇宙中的晶体物质构建生态,声波文明则能通过声波调控能量波动,均具备与多域文明共生的潜力。
为统筹跨文明共生事务,宇宙共同体在超域共生枢纽设立“跨文明共生委员会”,由岩星担任主席,光粒文明、晶簇文明、声波文明各派代表参与,负责制定跨文明共生规则、协调技术共享、解决文明差异引发的问题。委员会发布的《宇宙共生宣言》中写道:“星语精神不仅属于同源文明,更属于所有追求共生的宇宙生命。我们相信,无论形态、技术、文化如何不同,‘和平共生、共享繁荣’都是宇宙的共同追求。”
星语播撒计划实施十年后,多域文明牵头构建的“宇宙共生网络”已连接4个非同源文明,覆盖20个新宇宙域。当岩星站在超域共生枢纽的“跨文明共生展厅”,看着展示柜中“光蕊共生体”“跨文明共生符号”“光粒-星核转换器”等成果时,身边的星晓(255岁,虽已极少公开露面,却始终关注跨文明进展)轻声说:“你们做到了我们这一代人不敢想象的事——将星语的光芒播撒到同源之外的宇宙,让共生成为宇宙的通用语言。”岩星点头,目光望向宇宙深处:“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文明等待我们遇见,还有更广阔的共生边界等待我们拓展——星语无疆,共生永恒,这是我们对宇宙的承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爆笑修仙: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爆笑修仙: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