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问题根源了!”林修在机房召开临时会议,他将检测报告投影在屏幕上,“故障分为两大块:一是外部的接收天线被污染物覆盖,馈源氧化,导致信号接收量锐减;二是内部的功率放大器元件烧毁、电容老化,导致信号放大效率下降,还引入了大量干扰。必须分两步修复,先解决外部接收问题,再处理内部放大问题,同时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未来再次出现类似故障。”
第一步,修复主接收天线。林修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在宇宙真空环境下清理天线表面的污染物,不能使用普通的水或清洁剂,否则会在天线表面结冰或留下残留物。他们最终选择了“低温高压氮气清洗法”——使用特制的“-50℃高压氮气喷枪”,从天线中心向边缘缓慢移动,氮气的低温能让冰晶瞬间升华,高压则能吹走硅尘和金属氧化物,同时不会损伤天线表面的“聚四氟乙烯涂层”。为了确保清理彻底,团队分3个批次进行,每清理完一个区域,就用“表面粗糙度仪”检测,直到表面粗糙度从Ra5μm降至Ra0.5μm以下。
清理完天线表面后,林修团队开始修复馈源喇叭。他们先将腐蚀的馈源拆除,用“镀金修复液”(主要成分为氰化金钾与有机酸)对触点进行重新镀金处理——将馈源放入修复液中,在50℃的温度下保持2小时,让新的金层厚度达到0.01mm,恢复导电性能;同时更换了馈源内部的“信号耦合器”,将耦合效率从70%提升至95%。24小时后,当天线重新启动,林修用增益检测仪再次测试,结果显示:天线峰值增益恢复至36dB,信号接收效率达95%,衰减率降至8%/光年。
第二步,抢修信号放大模块。林修团队从救援飞船上带来了备用的“GaN场效应管”和“高频低阻电容”,先对烧毁的3台放大器进行彻底拆解,更换所有损坏的元件;为了防止电压波动再次烧毁元件,他们还在每台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加装了“高精度稳压模块”,将输入电压稳定在±12V,波动范围控制在0.1V以内。对于老化的滤波电容,团队统一更换为“NP0高频电容”——这种电容的温度系数小,频率稳定性高,能有效过滤1-10kHz的低频干扰。
在修复过程中,林修团队还发现了一个隐藏问题:放大器的“散热系统”因长期运行,散热片积尘严重,散热效率下降40%,导致元件温度过高。他们用“压缩空气枪”清理了散热片,同时在散热片与元件之间涂抹了“高导热硅脂”,将导热系数从1.5W/(m·K)提升至3.0W/(m·K)。48小时后,6台放大器全部修复完毕,输出功率稳定在95W,噪声系数降至1.8dB,信号放大效率达92%。
最后,林修团队对中继站的“信号监测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他们新增了“星际尘埃预警传感器”——安装在天线周围,能实时监测尘埃浓度与成分,当浓度超过阈值时立即报警;加装了“放大器参数巡检模块”,每10分钟采集一次输出功率、噪声系数、元件温度等数据,形成动态监测曲线,异常时自动触发备用模块切换;还在中继站的数据库中加入了“信号衰减模型”,能根据历史数据预测不同航道的衰减趋势,提前制定调整方案。
修复完成后的第3天,中继站的信号覆盖半径恢复至48光年,衰减率稳定在6%/光年,延迟控制在0.4秒以内;中断的8个文明政务系统全部恢复通信,滞留在航道上的货运飞船陆续启航,“星际谷物运输公司”的粮食顺利送达目标星球,避免了粮食短缺危机。伊娃·诺娃站在监测屏幕前,看着一条条恢复正常的航道信号,对林修说:“你不仅修复了中继站,更给了我们一套‘防患于未然’的监测体系,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我们再也不用慌了。”
超宇宙星际通信联盟总部在收到修复报告后,决定将林修团队的方案列为“星际信号中继站安全运维标准”,要求所有边缘星域的中继站在3个月内完成相应升级——这不仅是对一次故障的修复,更是为超宇宙边缘文明的通信安全,筑起了一道更坚固的屏障。
第一千七百零六章·星植星糯稻黏性下降危机
在超宇宙“稻星文明”的母星——“稻星”上,星糯稻的种植历史已超过5000年。这种独特的稻米,因“支链淀粉含量≥85%”的特性,煮熟后黏性强、口感软糯,不仅是稻星文明传统美食“星糯糕”“星糯酒”的唯一原料,更承载着他们的文化信仰——每年收获季的“糯稻祭祀”,是稻星文明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用新收获的星糯稻制作祭品,祈求来年丰收。从经济角度看,星糯稻更是稻星文明的支柱产业:年产能达80万吨,其中60%用于出口,年创汇120亿信用点,直接带动50万农民就业,下游的食品加工厂、酿酒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占稻星文明GDP的15%。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爆笑修仙: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爆笑修仙: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