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星核星际信号中继站信号中断危机
超宇宙“星际通信联盟”运营的“星核信号中继站”,是连接“大麦哲伦星系”与“银河系”的唯一通信中继节点,依托“超大功率信号放大器+全向接收天线阵列”技术,负责转发两大星系间的政务、军事、商业等所有高优先级信号,设计指标为“信号覆盖半径≥300光年”“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1000天”。该中继站自建成以来,已稳定运行800天,是超宇宙星际通信网络的“战略咽喉”。
然而,在超宇宙标准时第600天,一场“毁灭性”的信号中断危机突然爆发。凌晨4:00,中继站的“主信号放大器”突然发生“爆炸”,瞬间导致所有信号传输链路中断——大麦哲伦星系的12个文明与银河系核心星域彻底失去联系,包括“星际联合舰队”的军事调度信号、“超宇宙议会”的紧急政务指令在内的数百万条关键信号全部丢失。
“情况比想象中更糟!主放大器的核心部件完全烧毁,备用放大器也因‘连锁故障’无法启动!”中继站站长詹姆斯·威尔逊在紧急通讯中向联盟总部报告,声音中充满了绝望,“我们的初步排查显示,爆炸是由‘能源供应系统’的‘电压骤升’引起的,但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如果24小时内无法恢复通信,大麦哲伦星系的文明将陷入‘信息孤岛’,军事防御和经济活动将全面瘫痪。”
联盟总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最高级别战争状态应急响应”,派遣以通信工程与能源系统双料专家林修为核心的修复团队,乘坐“光速救援号”飞船赶赴现场。这艘飞船配备了“便携式信号中继设备”“应急能源模块”等全套抢修装备,以超光速航行,48小时后抵达了星核中继站。
林修团队一登上中继站,就直奔位于地下二层的“核心机房”。机房内一片狼藉,主信号放大器的外壳已完全炸开,内部的“固态功率器件”“滤波模块”“散热系统”全部烧毁,地面散落着大量烧焦的电子元件;备用放大器的“电源接口”也因电压冲击而熔化,无法接入能源。林修没有贸然清理现场,而是首先使用“故障溯源分析仪”对能源供应系统进行了检测。
能源供应系统排查:团队发现,中继站的“主供电反应堆”的“电压调节器”出现了“致命故障”——调节器的“晶闸管”因“宇宙射线辐射”导致“击穿短路”,输出电压从额定的220V骤升至1000V,远超设备的耐受极限。进一步检查显示,反应堆的“冷却系统”也已失效,“冷却剂泄漏”导致反应堆温度从正常的50℃升至300℃,加剧了电压调节器的损坏。
信号放大系统排查:在清理完主放大器的残骸后,团队发现,除了电压骤升导致的烧毁外,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耦合器”也存在“设计缺陷”——耦合器的“隔离度”仅为20dB,无法有效隔离外部干扰信号,长期运行导致内部元件“疲劳损伤”,降低了设备的抗电压冲击能力。备用放大器的“启动控制系统”因“软件逻辑错误”,在主放大器爆炸后未能及时切换,反而因接收了异常电压信号而损坏。
天线阵列排查:团队随后检查了位于中继站顶部的“全向接收天线阵列”,发现其中3座天线的“馈源喇叭”因“冲击波影响”发生了“物理变形”,导致信号接收效率从90%降至40%;天线的“相位校准器”也因“电源中断”丢失了校准数据,无法与信号放大器协同工作。
针对这些问题,林修团队制定了“分秒必争、风险可控”的修复方案,兵分三路同时展开抢修。
第一路:修复能源供应系统
1. 冷却系统抢修:团队首先关闭了主供电反应堆,更换了泄漏的“冷却剂管道”,重新注入“高效冷却剂”;修复了冷却系统的“循环泵”和“温度传感器”,将反应堆温度逐步降至50℃。
2. 电压调节器更换:更换了损坏的晶闸管和电压调节模块,安装了“抗辐射加固调节器”;同时,为反应堆增加了“过电压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器”,确保电压稳定在220V±5%,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切断电源。
3. 系统测试:启动反应堆后,使用“高精度电压表”和“示波器”实时监测输出电压和电流,持续运行2小时,确认能源供应稳定后,再为其他系统供电。
第二路:重建信号放大系统
1. 主放大器重建:由于主放大器损坏严重,团队决定直接更换为“新一代固态功率放大器”——该放大器采用“氮化镓(GaN)器件”,抗电压冲击能力比旧型号提升3倍,隔离度达到40dB;同时,优化了“散热结构”,采用“液冷+风冷”双冷却方式,确保设备在高功率运行时温度稳定。
2. 备用放大器修复:修复备用放大器的电源接口,重新编写了“启动控制软件”,增加了“多条件触发”功能——当主放大器电压异常、温度过高或信号中断时,备用放大器能在0.01秒内自动切换启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爆笑修仙: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爆笑修仙: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