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屠耆沉吟片刻,终于点头道:“既然将军如此恳切,且皆是为我鄯善国百姓谋福祉,我便全力支持。扜泥城的王宫西侧有一座闲置的宫殿,可改建为学堂,所需人力、物力,我鄯善国全权承担。”
姜维大喜,当即与尉屠耆敲定学堂的筹备事宜。随后,他又前往龟兹、于阗、疏勒等国,以同样的方式说服了各国国王。诸国国王见姜维所言句句切中要害,且朝廷不强迫、有实惠,纷纷表示支持设学兴教。
一个月后,鄯善、龟兹、于阗、疏勒四国的官学正式开学。开学当日,扜泥城的学堂外人头攒动,不少百姓带着子女前来报名。姜维亲自出席开学典礼,为首位入学的孩童赠送了笔墨纸砚,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栋梁之才。
学堂分为蒙学与进阶两部分。蒙学招收六至十二岁的孩童,教授汉字、算术、基础礼仪;进阶班招收十三至十六岁的少年,教授更深层次的儒学、律法、农耕、商贸知识。教师们耐心教导,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童们在游戏中学习,进步飞快。
起初,仍有部分百姓心存疑虑,不愿让子女入学。姜维得知后,下令学堂开设“夜校”,允许成年百姓旁听学习,同时组织教师深入部落,现场演示中原农耕技艺,教授简单的汉字与算术。当百姓们看到学会识字的人能轻松看懂商契,学会新技艺的人能种出更多粮食、织出更精美的布匹后,纷纷主动送子女入学,甚至不少成年百姓也报名参加夜校。
半年后,四国官学的学生已达两千余人。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汉字与算术,还知晓了“仁爱孝悌”的礼仪,懂得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不少部落的矛盾冲突因学子们的劝解而化解,商贸交易中因文字不通、账目不清引发的纠纷也大幅减少。诸国国王见状,纷纷上奏姜维,请求在本国更多城池设立学堂。
姜维顺势下令,将设学兴教推广至西域所有诸国,在每个国家的都城与重要城池均设立官学,同时从首批毕业的进阶班学生中选拔优秀者,送往洛阳太学深造,为西域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随着学堂的普及,西域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目不识丁、野蛮粗犷的牧民,如今不少人能读书写字、彬彬有礼;昔日依赖天吃饭的农夫,如今运用中原的农耕技艺,让绿洲的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大汉的文化与仁德,通过学堂这一载体,深深扎根于西域大地,为西域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折 修渠通驿利往来
设学兴教初见成效,姜维又将目光投向了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西域地域辽阔,戈壁沙漠遍布,交通不便,水源稀缺,虽经此前修复丝路、设立驿站,仍远远无法满足西域发展的需求。不少偏远绿洲因缺水而无法开垦,商队往来仍需绕行漫长路线,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物力;驿站之间距离过远,部分路段仍有盗匪出没,影响商队安全。
一日,姜维召集西域诸国国王与都护府官员,在延城召开议事大会,商议修渠通驿之事。
“诸位国王、各位同僚,如今西域商路畅通,百姓安居,但交通与水利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姜维开门见山,“偏远绿洲缺水,良田无法开垦,百姓生活仍有困顿;商队绕行,耗时费力,商贸效率难以提升;部分路段驿站稀少,盗匪有机可乘,威胁商路安全。因此,我计划在西域大规模修建水渠与驿站,打通交通脉络,疏浚水利资源,让西域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于阗国王率先响应:“姜将军所言极是!于阗国南部有一片广袤的绿洲,因缺水而闲置,若能修建水渠,引河水灌溉,可新增良田十万亩,百姓必将感恩戴德。我于阗国愿出人力,配合朝廷修渠。”
疏勒国王也道:“疏勒国地处丝路要冲,往来商队众多,但境内部分路段崎岖难行,驿站稀少。若能修缮道路、增设驿站,不仅能方便商队,还能带动我国商贸发展。我疏勒国愿出资出物,支持通驿之事。”
其他诸国国王也纷纷表示支持,不少国王提出,本国境内也有类似的水利与交通难题,希望朝廷能统筹规划,予以解决。
姜维见诸国响应积极,心中大喜,当即宣布修渠通驿的具体计划:“水利方面,我将派遣中原水利工匠,联合西域诸国工匠,勘察各地水源,修建三条主干水渠与数十条支渠,连接西域主要河流与绿洲。第一条主干水渠从塔里木河引水,流经龟兹、焉耆、鄯善等国,灌溉沿途绿洲;第二条从叶尔羌河引水,惠及于阗、莎车等国;第三条从伊犁河引水,保障西域北部诸国的灌溉与饮水需求。同时,在各绿洲修建蓄水池,储存雨水与河水,以备干旱时节使用。”
“交通与驿站方面,首先修缮并拓宽丝路主干道,平整路面,加固桥梁,让商队通行更加顺畅;其次,在丝路主干道与各国重要城池之间增设三十座驿站,缩短驿站间距,确保商队每日都能抵达安全驿站休整;再者,开辟三条支线商路,分别连接西域东部与河西走廊、西部与中亚诸国、北部与草原部落,扩大贸易范围;最后,在各条商路的关键路段修建哨所,派驻丝路护卫军,加强巡逻,巡逻清除盗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