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后,姜维再次来到演武场检阅军队。只见汉军将士身着崭新的铠甲,手持精良的武器,列成整齐的方阵,动作划一,气势磅礴。骑兵奔腾如雷,步兵稳如泰山,弩兵箭如雨下,战术演练精彩纷呈。
姜维看着眼前这支精锐之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支军队将成为守护大汉的坚实屏障,为大汉的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第二折 疏浚漕运通南北
洛阳城内的尚书省工部衙门,灯火通明。工部尚书马钧正与几位官员围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眉头紧锁,神情凝重。地图上,黄河、淮河、长江等河流蜿蜒曲折,标注着许多红点,代表着淤塞的河道和废弃的漕运码头。
“丞相,如今大汉经济日益繁荣,各地物资流通需求激增,但漕运不通,严重影响了物资运输效率。”马钧指着地图,向前来视察的姜维说道,“黄河下游河道淤塞,常年泛滥,不仅威胁两岸百姓安全,也阻断了南北漕运;淮河、长江之间缺乏贯通的运河,物资运输只能绕道而行,耗时费力;各地的漕运码头年久失修,无法停靠大型船只,运力严重不足。”
姜维俯身看着地图,沉声道:“漕运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关乎百姓生计和国家稳定。若漕运不通,南方的粮食、丝绸无法运往北方,北方的铁器、药材无法运往南方,不仅会导致物价上涨,还会影响边疆军需供应。必须尽快疏浚漕运,打通南北交通要道。”
“丞相所言极是。”一位工部官员附和道,“但疏浚漕运工程量浩大,涉及地域广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难度极大。”
姜维目光坚定:“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即日起,启动全国漕运疏浚工程。马尚书,你负责制定详细的工程计划,调动全国人力、物力,务必在三年内完成漕运疏浚,打通南北水运通道。”
马钧躬身领命:“臣遵命!定当全力以赴,完成漕运疏浚工程。”
随后,姜维召集户部、工部官员召开紧急会议,商议漕运疏浚事宜。
“首先,治理黄河。”姜维道,“黄河是北方的母亲河,也是漕运的重要通道。但常年淤塞,泛滥成灾。工部需组织人力,疏浚黄河下游淤塞的河道,加固两岸堤坝,修建引水渠,既能疏通漕运,又能防治水患,保护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开凿隋唐大运河(注:此处为合理改编,提前规划贯通南北的运河)。”姜维指着地图上淮河与长江之间的区域,“此地地势平坦,适合开凿运河。从洛阳出发,沿黄河向东,开凿通济渠,连接淮河;再从淮河开凿邗沟,连接长江;向南延伸至钱塘江,向北延伸至涿郡,形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如此一来,南北物资可通过运河直达,运输效率将大幅提升。”
“再者,修缮各地漕运码头。”姜维继续道,“各地的漕运码头年久失修,无法满足运输需求。工部需派遣工匠,对洛阳、长安、成都、建业、扬州等重要城市的漕运码头进行修缮和扩建,增加泊位,改善装卸设施,提高码头运力。”
“另外,统一漕运船只标准。”姜维补充道,“如今各地漕运船只大小不一,形制各异,不利于运输和管理。朝廷将制定统一的船只标准,打造大型漕运船只,增加运量,提高运输效率。同时,设立漕运管理局,负责管理全国漕运事务,调度船只,征收漕粮,确保漕运畅通。”
会议结束后,马钧立即组织工匠和官员,前往各地勘察地形,制定详细的工程计划。户部则调拨大量的粮食、钱财和物资,支持漕运疏浚工程。
治理黄河的工程率先启动。马钧亲自坐镇黄河岸边,指挥数十万民工疏浚河道。民工们不畏艰辛,日夜劳作,用铁锹、锄头挖去河底的淤泥,用石块、夯土加固堤坝。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马钧还发明了新式的挖泥船,利用水力带动绞盘,将河底的淤泥提升至岸边,大大提高了疏浚效率。
在开凿大运河的工地上,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数百万民工分布在千里长的工地上,挥汗如雨,开凿河道。马钧根据不同的地形,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在平原地区,直接开挖河道;在丘陵地区,采用盘山渠道;在河流交汇处,修建船闸,调节水位,确保船只通行。
各地的漕运码头修缮工程也同步进行。工匠们拆除破旧的码头设施,重新修建坚固的码头岸壁,铺设石板地面,安装起重设备。经过数月的修缮,洛阳、扬州等重要城市的漕运码头焕然一新,能够停靠大型漕运船只,装卸效率大幅提高。
朝廷统一了漕运船只标准,打造了一批长二十丈、宽三丈的大型漕运船只,每艘船可装载粮食千石。同时,设立漕运管理局,任命有经验的官员担任局长,负责调度船只,管理漕运事务。
漕运疏浚工程历时三年,终于顺利完成。治理后的黄河河道畅通,堤坝坚固,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泛滥;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正式通航,船只从洛阳出发,可直达钱塘江和涿郡;各地的漕运码头设施完善,运力充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