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老城区的梧桐树影,有大学图书馆的翻书声,有她哭过笑过的每一个瞬间。
她坐在秋千上,轻轻晃荡。
耳边响起无数声音——
“明玥,别怕,我在。”(顾承宇)
“你值得更好的世界。”(林景深)
“我们都在等你回来。”(小唐)
“你不是工具,你是光。”(许昭宁)
“国家记住了你。”(陈队)
她睁开眼,瞳孔映出整座云港的灯火。
那一刻,【商业直觉】不再是天赋,而是觉醒——她终于明白,真正的力量,不是看穿谎言,而是相信真心仍存在。
她缓缓抬手,轻触虚空。
一道指令上传至晨星引擎:
“重启人格协议。身份验证:苏明玥。指令下达:继续燃烧。”
窗外,第一缕晨光刺破黑暗。
凤凰塔顶,那盏闪了一整夜的蓝灯,终于稳定成恒定光芒。
像一颗不肯坠落的星。
像一句沉默却震耳欲聋的宣告:
我曾陨落,但我从未认输。
本章金句收束:
她睡着了,灯还在闪。
因为有些人,即使闭上了眼睛,仍在照亮这个世界。
第177章:光的证词
云港国际会议中心,晨星基金首次全球金融共情研讨会现场。
水晶吊灯折射出冷冽而庄严的光,来自十六个国家的金融监管代表、人工智能伦理专家与行为经济学家围坐在圆桌旁。
议题只有一项:“非理性变量能否成为系统性风险防御的核心参数?”
质疑声最早来自瑞士代表团。
“顾先生,我尊重你们的技术成就,但一个基于‘情感共振’的预警机制——它如何通过合规审计?它的判决依据是否具备可追溯性?更重要的是,”那位银发女官员直视顾承宇,“当市场崩塌时,我们能靠‘感觉有人在哭’来阻止资本雪崩吗?”
全场目光聚焦于主位。
顾承宇站起身,未持讲稿,也未调取PPT。
他只是轻轻按下遥控器。
大屏骤然变暗。
下一秒,画面流转——
第一帧:北欧某小镇失业交易员的妻子,在厨房抱着孩子低声啜泣:“他说只要再撑三天……就能还清房贷。”话音落下,当地“守灯人”基站绿光亮起。
第二帧:中国西南山区,十岁女孩站在教室黑板前朗读作文《我的妈妈去了城市》:“她说等基金赚了钱就回来接我……可今天老师说,那个账户消失了。”镜头切至她手中那张打印模糊的电子凭证,随即,远处山腰上的微型基站缓缓点亮。
第三帧:深夜办公室,苏明玥疲惫地靠在椅背,手指轻抚太阳穴,低语如风:“系统还在吗?如果没人相信它了,它还能自己坚持多久?”
紧接着,十三个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晨星援助站点同步亮起蓝绿光芒,像被无形之线串联的心跳,依次点燃黑夜。
视频结束,会场陷入死寂。
没有数据图表,没有算法推演,只有十三段真实人生与一束束微弱却坚定的光。
三分钟,无人言语。
直到德国马普研究所首席学者霍夫曼缓缓起身,摘下眼镜擦拭,声音微颤:“我们研究风险百年……第一次看见‘人心’被量化成防御机制。”他顿了顿,补上一句,“而且是以如此……温柔的方式。”
掌声自他一人开始,迅速蔓延成海啸。
顾承宇立于光影交界处,眸色沉静。
他知道,这不是胜利的掌声,而是对某种“不可测量之物”的重新命名——信念、共情、记忆,这些曾被视为软肋的东西,如今成了系统的骨骼。
他没有说破,那段视频的最后一秒,原片中其实有0.3秒的异常波动:凤凰塔顶的主灯,在苏明玥低语后,曾短暂闪现出一种不属于任何预设频率的金色辉光。
小唐后来查了七遍日志,确认那不是信号干扰。
“是她在回应。”许昭宁当时说。
顾承宇只回了一句:“我一直知道。”
国家安全局特别联络室,凌晨两点。
陈队盯着加密情报终端,眉头紧锁。
一份跨境追踪报告显示,境外某影子公司正秘密复刻“灰域”网络架构——那是三年前几乎击溃云港金融秩序的暗网中枢,以情绪剥削为核心,通过社交平台制造群体焦虑,进而诱导非理性抛售,完成收割。
但这次更危险:他们开始训练人工智能心理模型,用深度伪造技术合成“受害者证言”,反向注入舆论场,制造虚假共情陷阱。
“他们在学习‘晨星’。”陈队低声,“用我们的光,造他们的毒。”
他立即发起紧急会议,提出代号“灯塔反制协议”:启用遍布全国的“守灯人”基站作为播送节点,向目标区域定向释放经过调频的真实受害者音频——不是控诉,不是煽情,而是最朴素的陈述:一个母亲如何数着药片过日子,一个学生为何放弃留学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破茧成凰前男友的追悔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破茧成凰前男友的追悔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