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初在一旁静静看着,心中微动。这一幕,正是他理想中司法独立的雏形——皇帝不直接干预具体案件,而是通过法定的机构和程序来解决问题。虽然只是开始,却是一个重要的象征。
侍卫放开了周二郎,交由那两名司法官带走。街市很快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御状风波”,却像一颗投入古井的石子,在雍丘县、在随行的官员心中,乃至在两位皇帝的心头,都漾开了层层涟漪。
队伍继续前行,前往临时行馆。赵佶似乎还在回味刚才的插曲,赵桓则若有所思。陈太初跟在后面,抬头望了望湛蓝的天空,夏日阳光刺眼,他却感到一丝寒意。制度的变革,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无数这样的具体事件去打磨、去巩固。而前方的路,依然漫长。
回到行馆书房,陈太初摒退左右,独自面对摊开的新政纲要图纸,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袭来。连日奔波劳神,加之今日街头那一幕带来的思虑,让他心力交瘁。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眼前似乎又浮现出梦中那两道冰冷的、俯视一切的视线。
“参数…干预…观察…” 这些词语如同鬼魅般在他脑海中盘旋。他甩了甩头,试图驱散这些杂念,将注意力拉回眼前的图纸上。然而,那种身为棋子的无力感,却如影随形。
窗外,知了聒噪不休。
窗内,改革者伏案疾书,身影被灯光拉得细长。
一场始于街头的寻常冤案,
悄然间,
已成为了撬动帝国沉重车轮的一根…
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
杠杆。
喜欢宋朝的脊梁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宋朝的脊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