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儿..."
我的声音不自觉地发颤,手指因为震撼而微微发抖,
"真是人类能做出来的?"
上官博士调整显微镜的手稳如磐石:"理论上不是。"
她的指尖轻轻划过芯片边缘,
"这个设计参考了蟑螂腹神经节的生物电传导模式。你看这些迂回曲折的电路排布——"
她指向芯片中央的螺旋状结构,
"完全模拟了昆虫神经索的超高效信息传递方式。"
她在旁边的电脑投影仪中捣鼓了一阵,调出一组全息投影,三维图像展示着这个微型装置的剖面结构。
"你们看,这是微电子所的团队花了三年时间,才突破昆虫仿生芯片的量子限域效应。单是这个自供能模块——"
她放大图像中芝麻粒大小的蓝色区域,
"就凝聚了至少五个实验室的心血。"
我注意到芯片背面蚀刻着一行肉眼几乎不可见的文字:CAS-SSSI-2035。
上官顺着我的目光解释道:"能传感研究所2035年的里程碑成果。为了把这个陀螺仪做到极致,他们重建了整个超净间的防震系统。"
刘玉婷接过话茬,手指在全息图上划出几道轨迹:"最突破的,是这个生物相容性封装技术。中航材院的新型生物胶能在三十秒内与昆虫角质层形成分子键,强度超过外科手术缝合线。"
她的指尖停在一个金色光点上,
"这里集成的量子点传感器,是国防最新的军民两用技术转化成果。"
我凝视着这个在放大镜下宛如艺术品般的装置,突然意识到——这哪里是什么简单的传感器,分明是中国尖端科技的微缩结晶。
从材料科学的石墨烯制备,到微电子加工的纳米光刻;从量子物理的隧穿效应应用,到生物工程的神经接口技术。
每一个组件背后,都站着无数个彻夜奋战的科研团队。
刘玉婷已经戴上了显微眼镜,她轻轻捏起一粒设备(真的是一粒啊),准备在一只德国小蠊身上进行安装:"小二,告诉它们别乱动,我要开始安装了。"
上官看着跃跃欲试的刘玉婷笑了笑,
"看看,还是咱们家玉婷厉害,小二,你也开始吧!"
刘玉婷已经麻利地开始安装:"上官姐姐,这应该集成了血液动能转换模块。蟑螂每次心跳产生的微震动都能转化为0.00017瓦的电能。"
"多少?"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
"0.00017瓦,玉婷说的非常对!"
上官头也不抬地重复,
"足够维持信号发射器运作了。运动时的动能转化效率更高,理论上只要蟑螂还活着,设备就永远有电。"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手里这个神器:"那...要是蟑螂牺牲了呢?"
上官的镊子停顿了一下:"自毁程序会在生命体征消失0.3秒后启动。"
她指了指芯片边缘的红色区域,
"这里装有微型酸囊,爆破时会同时完成数据回传和设备溶解。"
【主子...】
老白弱弱地插话,
【这个...疼吗?】
"不疼不疼,"
我赶紧安抚,
"就是可能大概会有点痒,你们忍忍。"
刘玉婷已经完成了第一只的安装:"看,像这样贴在颈部第二节腹板处。"
她的动作行云流水,镊尖精准地避开蟑螂的气孔,
"十秒后生物胶开始固化,三十秒后就算你拿砂纸磨都磨不下来。"
我战战兢兢地夹起一个传感器,手抖得厉害。
花糖很给面子地躺着不动:【主子放心,我皮厚!】
十分钟后,我满头大汗地只搞定了老白和花糖。
转头一看,上官和刘玉婷那边已经完成了整支德国小蠊特遣队的装备升级。
"你这也太慢了,"
上官嫌弃地抢过我手里的镊子,
"看着,要这样——"
她三下五除二就给刀锋装好了传感器,整个过程不到五秒。
刘玉婷那边更是夸张,她同时操作两把镊子,左右开弓地给蟑螂们"穿装备",边装还边讲解:"这个金色触点要避开运动关节,紫色线路要对齐神经节..."
【婷婷姐姐好厉害!】
小九崇拜地挥舞着触须。
"喂!"
我不满地抗议,
"我才是你们主子好吗?"
【可是主子,】
花糖毫不留情地拆台,
【你刚才差点把传感器戳进我鼻孔...】
在两位女科学家的降维打击下,不到半小时,所有蟑螂特工都完成了装备安装和测试。
上官打开全息投影,实验室中央立刻浮现出十多个闪烁的光点。
"测试开始,"
她敲击键盘,
"小二,你让花糖带着小队绕场一周,让老白随意乱走,让刀锋和药师躲藏起来,让雷达和程序员原地不动!"
随着蟑螂们的移动,投影上立刻呈现出精确到毫米级的轨迹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触角人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触角人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