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虚阳眯着眼看过去,罗盘上的指针此刻正在盘面上微微颤动,大小形状与青莲所说无异,“应该手指骨研磨制成的,而且……不像是动物的骨骼,倒像是人的。”
就在两人看着他们的过程中,宋启山在一旁从身上摸出几根同样泛着骨头白色的短小签子,上面雕刻着一些符号,距离太远有些看不清。
而斗笠客,则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包裹中取出一个用黄色布包着的小包,转身递给了老阴。
打开后,里面是一小撮灰白色的粉末状物质,随着河风飘过来一股淡淡的香味,像是檀香,但里面又有一些腥气存在,甚是古怪。
“这怕不是用骨灰制成的吧?”虚阳的鼻子朝前探了探,鼻尖微微抖动,让那气味钻入鼻腔多一些,自己好辨别。
“骨灰?我看未必,倒像是一种混合物,大概率是鱼骨……”青莲皱了皱眉,脑海中回忆着看过的古籍,
“在天机阁,我曾经看到过一本上古书籍,其中记载了捞尸匠人们在下水后能够看清水中的情况,同时又不被其他水中生物近身,靠的就是将鱼骨研磨成粉,再混以尸油,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浸泡和沉淀,最后晒干再次研磨,他们叫这个东西……‘水生粉’,就是防止在水下发生意外。”
虚阳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回头看了眼老孙头,“孙叔,把船划过去吧,他们马上就要下水了。”
老孙头二话不说,抄起手中的竹篙用力一撑,小船逆着河流而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木筏跟前。
青莲和虚阳对视一眼,双双从船上跃起,稳稳落在了宋启山所站的木筏上,连一点水花都没有溅起。
“好功夫,原是我小瞧了两位道长,怪不得年纪轻轻便敢来到湟河上,看到死尸还没有半分惧色。”
宋启山看着两个人这一手,当真是有些惊讶。
斗笠客也只是将帽檐轻轻往下压了压,就当做对他们行了点头礼,青莲也没有多说什么,回敬了一个微笑,而后,几人站在木筏上看着老阴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老阴蹲下身,将那几根短签插在木筏边缘提前打好的几个洞里,形成一个看不懂的图案。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粉末,沿着短签的排列,撒了一些在木筏前方的水面上。
粉末遇水而不沉,反在水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发出比刚刚更加浓烈的腥味,这时候青莲离得最近,她的鼻子竟闻不到半点檀木的檀香味。
看着青莲懵懂的模样,宋启山“呵呵”笑了两声,“这是‘老鳖骨’,是沉沙坞祖传的水中探路的秘方,用得都是前年的老鳖,只需要一点点,就能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在水中找到尸身所在的位置。”
“受教了,当真是隔行如隔山,贫道行走江湖多年,今日方知捞尸匠人的一些门径。”青莲虚心地对着宋启山微微点了点头。
宋启山倒是想起了什么,扭头对着她说道:“刚刚听到你们二位在说‘水生粉’,你是从哪里看来的?”
青莲眼底掠过一抹惊诧,虽然距离不是特别远,只有几米,但自己和虚阳的谈话声已经压到最低了,这人怎么还能听到。
同样疑惑的还有旁边的虚阳,他自认为两人的说话,即便一米之外站个人都不一定能听到,这隔了这么远,还能清晰听到,眼前之人不简单。
“二位不要误会,我自幼在河边长大,七岁时就随着父亲入河捞尸,生来就对声音比较敏感,这样在水下能够精准地捕捉到身后可能潜在的危险。”
宋启山看出了青莲的疑惑,便出言解释了一番。
还不等青莲说话,老阴双手托着那个罗盘,口中念念有词,但传到青莲她们耳朵里的时候却听不懂念得是什么内容。
只见随着他的念诵,罗盘的指针开始剧烈颤抖,最终在偏向下游的某一个方向上停了下来,不再动弹。
“下游,左,三里,洄水湾……”老阴盯着罗盘报出一个位置,随即迅速收起罗盘和短签,重新拢起双手,缩回斗篷里等着宋启山的命令。
“洄水湾?”斗笠客显然对这个地方很熟悉,眉头微皱,“那地方水势复杂,底下多暗漩沉木……老孙头,王寡妇是在老柳树弯没的,水流冲下去,还真有可能在洄水湾被缠住。”
“是……是……洄水湾……额知道,那地方邪性……以前也捞到过冲下去的……”老孙头连忙点头。
“走!”宋启山没有过多的言语,仅仅一个字,斗笠客撑着篙子便朝着洄水湾的方向划去,速度比刚才顺流漂下的时候快了数倍不止。
“跟上……”青莲老孙头低喝一声,“孙叔撑着船在后面。”老孙头不敢犹豫,急忙撑着竹篙,晃悠悠地紧跟在木筏后面。
木筏在前,小船在后,一前一后,在翻涌的湟河上疾行。
约莫一炷香功夫,前方河道出现一个非常大的拐弯处。
河水在这里变得愈发湍急,河浪不断地拍打着两岸凸出的土块,发出“轰隆”的巨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靠驱邪写了本葬经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靠驱邪写了本葬经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