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马汉沉冤昭雪,包拯的威名再度传遍大街小巷。
马汉的母亲为报救命之恩,亲赠“包青天”牌匾木雕,三字苍劲有力,入眼便撼人心魄。
包拯望着牌匾百感交集——这称谓从非虚名,而是他铁面断案的底气,更是扎根百姓的初心。
他素来不循官官相护的潜规则,始终站在黎民一侧主持公道,这份对公平正义的坚守,让他成了百姓对抗不公的靠山。
此刻,包拯豁然明晰生命的意义,当即入宫面圣禀明心志。
“赐你一品高官你不受,如今反倒要做七品小官?”皇上满心疑惑。
包拯躬身答道:“皇上有所不知,朝中大臣需有经天纬地的治国谋略,草民对此犹如三岁孩童,实难担此重任。”
“可你绝非池中之物,乃国之栋梁,屈居小官未免太过可惜!”皇上仍劝。
包拯却坚定道:“只要能为百姓解忧,官阶高低何足挂齿?”
皇上深赏他的赤诚,直言要借王朝、马汉一案为他铺路。
李道问斩现场,皇帝携众官观刑,百姓对包拯的称赞声此起彼伏,龙颜大悦。
待李道伏法,百姓欢呼雀跃,皇上顺势下旨:“朕嘉许你再破冤案,你有何所求?”
包拯叩首:“草民只求做一父母官,为百姓请命。”
“好!难得你不贪富贵、一心为民,朕便封你为县令!”
“谢皇上!”
话音刚落,不远处忽生异动——人群中两名男子正对一披头散发者拳打脚踢。经询问得知,此人竟是乔泰,十年前在桃源村犯下灭门血案,杀害三家七口八条人命。
此案归定远县凤阳府管辖,偏偏该县令刚告老还乡,职位空缺。
皇帝当机立断,命包拯即刻赴任定远县县令,彻查这桩陈年旧案。
赴任前夕,廉王嘱托包拯:“若遇小蜻蜓,还望多多照拂。她留信出走了,我放心不下啊。”
包拯应道:“王爷放心,草民若见小蜻蜓,定当好生照料。”
当包拯、展昭携两名衙役押解乔泰出城,赶往定远县时,王朝、马汉早已在城外等候。
为报救命之恩,二人执意要追随左右分忧,竟长跪不起求包拯应允。
“你不需照料母亲吗?”包拯看向马汉。
王朝连忙答道:“马汉本难抉择,是他娘骂醒了他——‘知恩不图报,与猪狗何异’!”
马汉附和:“正是!恩公,我可不想做猪狗不如之人!”
包拯轻叹:“你们先起来再说。”
“不!恩公,我们虽是乡野粗人,不懂经世治国之道,但愿为你效犬马之劳!”王朝急道。
包拯连忙摆手:“你们误会了,我绝非瞧不起你们!”
展昭见状问道:“你们能任劳任怨吗?”
王朝赌咒:“如有半句怨言,我王朝必遭天打雷劈!”
马汉紧随:“我马汉亦是!不,再加一倍,天打雷劈再雷劈!”
忽闻不远处传来笑声,转头望去,正是李莲花与月瑶。
二人早听闻几人谈话,未上前打扰,此刻实在忍不住马汉的憨直发言。
展昭笑道:“快起来,包大哥同意了!”王朝、马汉闻言,当即起身谢恩。
“看来你又收了两位忠心耿耿的追随者。”李莲花走上前。
“李大哥、月瑶姐,你们回来了!”包拯、展昭齐声问候。
“是啊,还没入城呢便听闻你要赴定远县上任,我们特意在此等候啊。”李莲花笑道。
月瑶补充:“莲花花虽不愿入朝为官,却极爱破案,所以决定与你们同去。欢迎吗?”
“太好了!”展昭雀跃,包拯亦颔首:“求之不得!”
“那正好,我们的莲花楼就在不远处,一同启程?”月瑶提议。
包拯略有犹豫——并非生分,只是一行人多,还有犯人需押解。
李莲花一眼看穿:“莲花楼行速不快,与步行相差无几。两位差大哥押解犯人,可在后面跟随,累了便到楼中歇脚,吃饭喝水都方便。”
展昭连忙附和:“是啊,包大哥!”
包拯点头应允:“好。”
王朝、马汉虽满心疑惑,却始终默然相随,不多插话。
一行人进入莲花楼,两名衙役押着乔泰紧随其后。
途中,王朝、马汉不时替换衙役,让二人歇脚补水,也渐渐摸清了众人的身份关系,熟络了起来。
莲花楼行至一处驿站,众人下车时,竟意外地看见公孙策的身影。
“公孙大哥,你怎么会在这里?”展昭惊喜上前。
寒暄过后,众人围坐一桌。
公孙策佯装嗔怪:“你们太不够意思了,动身也不叫我一声!”
包拯笑道:“见你整日与陆湘湘相伴,便不忍打扰。何况我是赴任,你不回家筹备婚事?听闻你们好事将近了?”
月瑶也打趣:“是啊,你舍得离开了?”
公孙策摆手:“什么婚事,都是她缠着我!若非如此,我早该在你们出城前就赶到了。只是没想到你们走得这么慢,我都等了很久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莲花陪我闯影视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莲花陪我闯影视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