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庄是什么铺子?
后知后觉的才反应过来。
心想,江晗这人也是一个有魄力的。
吃完饭后,沈清来了江家,跟赵砚他们一块儿喝酒。
江阁喝多了,拍着桌子说:“以前,爷想做个放浪不羁的江湖行客,现在,天天去衙门里面点卯。”
江晗也说:“以前,我用功读书,就是为了以后能天天去衙门里面点卯,现在,天天跟银子打交道。”
沈清说:“我比你们两个都幸运,谋了一个自己想要的差事,但差个夫郎。”
三人默契的叹了一声。
赵砚刚想开口说话,三道目光同时看了过来,齐声说:“你闭嘴。”
比起他们,好像赵砚似乎没有什么遗憾的。
他们不让他说话,赵砚只好不提醒他们,江阁把桌子拍裂了,然后他默默地起来退远了一些。
他退后,桌子一下就裂开了,饭桌上的酒壶还有下酒菜的盘子碎了一地。
不过赵砚及时的过去扶住了他们三人,没让他们摔在地上。
江若他们听到动静后,忙跑过来。
月哥儿见几个汉子都醉了,拿着银针把他们又都给扎醒了。
从江家回去后,赵砚大手一挥,又买了五百亩地。
双河村还有附近村子里面的闲地全让他买了。
他买了这些地后,不自己种,全租出去了。
只要能把地种好,水田一季租金一亩他收八百文,旱地一季一亩租金五百文。
但是赋税要租他的地的人交。
一亩地一季产的粮卖了银子,可远远不止这些钱。
这笔账,怎么算怎么划来。
村里面还有附近村里面,只要家里面能多种地的人家,都租赵家的地了。
村长看着村里面的之前闲置的公地都种上了秧苗,差点落泪。
他跟赵砚说:“你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只要有地种,人就饿不死。
原本村里面的人家里面只有几亩,他们租了地后,就有十几亩了,等到收成了,卖了粮食,村里面人的日子都要好过了!
买这些地,赵砚花了一千多两银子。
在家里面,他和江若俩人算过一笔账,把地租出去,什么都不用管,只收租金,五百亩地一季大概能收三百多两的银子,一年就是差不多七百两,两年就能把买地的银子赚回来,而且这还是长久的买卖。
赵家租地后,杜叔就忙了,租地的契书都是他写的,他还专门有个账本,记录着谁谁家租了地,租了几亩等等。
不过他记的账本最后还是要让江若过目。
海哥儿也在慢慢学着看账本。
租地的人要是有什么事儿了,也都会随时来找赵砚他们。
石头跟在赵砚身边也忙了起来。
四月,连着下了几天小雨。
杜叔跟赵岐说:“二爷,孙家大娘走了。”
杜叔他们在村里面这么久,赵家的事儿也都大概的清楚了。
他知道孙大娘是二郎爷的亲娘,但是早已经断亲了。
“知道了。”赵岐说。
杜叔说了这事儿后,便下去忙了。
孙大娘咽气后,怎么也合不上眼睛。
海哥儿已经不再多想孙家的事儿了,知道孙大娘死了,也只是愣了一下。
赵岐带着海哥儿还是去了孙家。
海哥儿走到了孙大娘的棺材前磕了几个头后,孙大娘才闭上了眼睛。
这才封棺。
赵岐去礼桌前上了五两银子的礼。
海哥儿和孙家过往的仇怨,到此才算是了结。
六月,封胥又来了双河村,给赵砚他们送蚌苗,顺带来收赵赫家的蚕茧。
赵赫家的宅院也快盖好了。
赵家一家人都去州城送赵尧去书院。
石洲书院建的非常的气派。
虽然赵尧已经内定了,可是流程还得走。
他也要考核。
就是到书院见先生,然后当面提问经义策论。
赵尧进去考核,赵砚他们就在外面等着。
“学生赵尧,系石缝镇人。家中兄弟三人,我排行第三。两位兄长皆已成家立室、养育子嗣。家中专事农耕,有田产五六百亩,兼营养蚌之业,家境尚可。
学生已考中秀才,略通经义。今愿入书院深造,苦读圣贤书、精进学业,日后盼能通过科举博取功名,为国效力、不负所学。”
几位审核赵尧的先生纷纷点头称赞。
其中一位头发银白的老先生道:“该生品行端正、愿潜心向学,同意入院。”
赵尧高兴的出来告诉赵砚他们这个好消息。
不过,赵尧说:“大哥,等到十五我向先生行过拜师礼后才能入学,还有六天时间,我要回家吗?”
赵砚笑了笑说:“走,带你去一个地方。”
赵家人都来了当初赵砚在州城买的宅子。
三座宅子挨在一起,其中两座租了出去,他们进来的这座,是今年赵砚没让人继续租,又花了银子把家具什么的都买了一遍,让人重修整了一番。
赵尧看着宅子落的名字,赵府。
赵?
赵尧惊讶的张了张嘴:“大哥,这是咱家的?”
江若和海哥儿都不意外,只有赵尧一个人意外。
江若笑着说:“这宅子是给你买的,旁边的两座也是咱家的,你既然来了州城,也得有个落脚的地方。”
赵尧难以置信,他的?
赵砚领着众人进去,府里的管事的看见赵砚他忙出来,恭敬的喊道:“见过大爷,二爷三爷,还有两位郎爷少爷们。”
赵砚向他们介绍府里面的人:“这是宁管家,府中人少,只有宁管家和一位厨娘,还有一个小厮,赵尧来了,你们务必都要事事听他的。”
“是。”
喜欢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请大家收藏:(m.20xs.org)哥儿逃婚后,投亲路上觅良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