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孙家庄的老槐树下就挤满了人。戏楼前的空地上,凳子从树根排到村口,有扛着木板来的,有垫着麻袋的,连墙头上都爬满了小孩,比乡戏节时还热闹三倍。张大爷正指挥着汉子们挂 “天下第一戏班” 的鎏金匾额,绳子绑了三道,比拴自家耕牛还结实:“这匾额可得挂正了,让大伙老远就能看见,比过年贴春联还得讲究!”
我蹲在戏台边,帮采茶姑娘们把玉制姓氏牌别在云锦披帛上。刚碰着牌角,石桌上的金色珠子突然 “咕噜” 滚了圈,珠面映出万谷之源的光柱里,本源之兽的九个脑袋正用尾巴尖抛洒彩纸花瓣,那些花瓣在空中织成 “乡演大吉” 四个字,比灵算册的投影还鲜活。“这是给咱村里演出攒人气呢!” 话音未落,灵晶寿桃壳 “啪” 地亮了,暖光把戏台照得像撒了层阳光,比灯笼还亮堂。
彩绒兽蹲在戏台侧方的锦盒上,看见乡亲们举着拍手板,竟敢晃着尾巴 “嗷呜” 叫;四季兽和雪绒兽忙着递道具,小爪子抓着金箔花瓣筐往演员手里送,比戏班的小杂役还勤快;水纹兽喷了点水雾,在戏台上方织出层淡金光晕,把玉制姓氏牌照得更亮,比灯笼还暖,连老人们的皱纹里都映着光。山精首领穿着绣着 “乡演” 二字的迷你戏服,举着微型戏台模型在人群里穿梭:“都别挤!老人孩子往前挪,摔着可不行!” 小孩们跟着他的小皮鞋声拍手,比过年还快活。
辰时三刻,司徒雪的水晶琴先响了。《归乡谣》的调子刚飘出来,台下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比京城的掌声还响。孙家庄的老人们扛着麦壳粮囤走上台,粮囤上的金箔在光晕里闪着光:“孙家庄,粮满仓,开仓放粮救四方!” 刚唱完,台下的老汉们就站起来喊:“唱得好!比当年听书先生讲得还真!” 老村长赶紧走下台,握着个老汉的手:“咱这戏,唱的就是咱村里的事儿!”
李家庄的采茶姑娘们登场时,台下的大婶们眼睛都亮了:“这云锦披帛真好看!比城里小姐的衣裳还精致!” 姑娘们红着脸鞠躬,竹篮上的玉制姓氏牌晃出细碎的光。司徒雪趁机改了调子,加了段村里的采茶调,姑娘们跟着唱,歌声混着茶香味,飘得满村子都是。有个大婶往台上扔了袋炒花生:“姑娘们辛苦了!比城里的点心还顶饿!”
中场换场时,赵集的货郎推着小推车上台,刚要吆喝就故意停住:“大伙猜猜,皇上最爱吃咱戏班的啥?” 小孩们立马喊:“糖葫芦!” 货郎哈哈大笑,扯开嗓子喊:“赵集货郎走四方,糖葫芦甜透心膛!” 他还从车里拿出串真糖葫芦,扔给台下的小柱子,比中了奖还开心。台下的笑声比赶集时还热闹,连墙头上的小孩都忘了危险,拍着小手叫好。
王村的晒粮汉子们登场时最震撼。他们举着扬场机模型,随着《归乡谣》的节奏挥臂,水纹兽适时喷出水雾,金箔花瓣跟着 “扬场” 动作飞起来,真像漫天的麦壳在跳舞。“王村汉子力气强,晒粮晒出好年光!” 唱腔刚落,台下的农夫们就站起来叫好,声音比打雷还响,把戏楼的瓦片都震得 “嗡嗡” 响。有个汉子喊:“下次晒粮,咱也按这调子来!比干干活有意思!”
压轴的 “百家团圆” 片段一开场,台下就静得只剩呼吸声。司徒雪的水晶琴突然转调,《团圆谣》的调子温柔得像月光;孙家庄的粮囤、李家庄的茶篮、王村的扬场机、赵集的货郎车慢慢聚到戏台中央,彩绸带把所有道具连在一起,玉制姓氏牌在上面拼出完整的百家姓。小孩子们举着 “欢迎归乡” 的灯笼跑上台,小铃铛串 “叮铃” 响,比过年的鞭炮还喜庆。
“撒花瓣!” 我高声喊,四季兽和雪绒兽立马把金箔花瓣撒向空中,水纹兽的水雾裹着花瓣飘,比下雨还好看。台下的观众都站起来,拍着拍手板喊 “好”,声音差点掀了戏楼的顶。老村长举着粗瓷碗喊:“再演一场!比城里的大戏还好看,没看够!” 张大爷笑着应:“下午再演一场,让大伙看个够!”
中午,乡亲们在老槐树下摆了 “乡演宴”,比京城的庆功宴还热闹。炖鸡、蒸鱼、酱肉,还有王婶烙的葱花饼、孙家庄的红枣糕、赵集的糖炒栗子,满满一桌子,比城里的大酒楼还丰盛。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巡演的事,比一家人还亲切。“听说邻县的人都想来咱村看戏!” 货郎嚼着栗子说,“不如咱先去邻县演,再去各省巡演,比直接去远地方强!”
下午的演出更精彩了。司徒雪加了段村里的童谣,台下的小孩们跟着唱,声音比银铃还脆;孙家庄的老人们加了段 “晒粮舞”,动作比上午还舒展;采茶姑娘们加了互动环节,让台下的大婶们跟着学采茶动作,比单纯看戏还热闹。有个邻县的货郎赶过来,挤在人群里喊:“你们去邻县演吧!我给你们搭戏台,比咱村的还气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灵途守护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灵途守护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