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灵脉在说‘谢谢’呢!”青禾蹲在树根旁,耳朵贴着树干,“它说三百年没见祖师姑了,还以为没人记得它喜欢晨露。”我摸了摸槐树皮,粗糙的触感里带着点暖意,像老人的手,忽然想起手札里写的“槐灵脉送新叶治咳”,原来灵脉和人一样,也记着旧情。
往回走时,远远就听见寺前传来喧闹声,我们跑过去一看,竟是市集的杂技艺人和戏班子都来了!踩高跷的艺人正围着老桃树转,竹灵脉的淡绿光缠着他的木跷,让他走得更稳;变戏法的艺人手里的空碗,正浮着贝灵脉的珠光,引得孩童围着他拍手;连《目连救母》的戏班子,都在寺前搭了戏台,“目连”的袈裟上,还沾着枫灵脉的淡红光,像披了层暖纱。
“是老摊主请来的!”卖糖人的老摊主笑着走过来,手里还提着个糖人,是槐灵脉的样子,“昨晚见你们护灵脉,就想着请大家来热闹热闹,也算给灵脉添点喜气。”他把糖人递给青禾,青禾咬了一口,甜意裹着槐香,比之前的糖人更甜些,“这是用槐灵脉的晨露和的糖,好吃吧?”
戏开演时,李郎也来了,他手里拿着块新的竹节契,是南荒竹灵脉刚送的,“竹灵脉说,知道今天热闹,让我把这个带来,给大家添点光。”他把竹节契放在老桃树下,竹节契刚落地,就泛出淡绿光,缠上戏台的幕布,竟在幕布上织出些灵脉符号,像给戏台添了层光帘。
我坐在戏台前的石阶上,手里拿着块桂灵脉香染的糕点,咬了一口,甜香混着戏台上的唱腔,心里暖乎乎的。苏桃握着剑站在老桃树下,剑上的灵脉光缠上盂兰盆,盂兰盆里的光又缠上戏台,整个桃溪寺都被灵光裹着,像个温暖的大茧。
戏演到一半时,突然刮起阵小风,风里裹着些细碎的灵光,落在每个人的肩头——是全界的灵脉都来了!芦灵脉的淡黄光缠着食摊的素面,松灵脉的深绿光缠着老桃树,梅灵脉的淡红光缠着孩童的荷花灯,连极北的雪杉灵脉,都送来了缕淡蓝光,缠在戏台上的“目连”身上,像在帮他护着袈裟。
林娟笑着说:“灵脉们是在跟我们一起过节呢!”我摸了摸胸口的桃灵脉玉佩,玉佩上传来的暖意比任何时候都浓,忽然觉得,中元节不只是思念故去的人,更是灵脉、凡人、故去的守护者,都聚在一起,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节。
戏散时,天已经黑了,我们又在溪边放了河灯。这次的河灯上,都画着灵脉和人的笑脸,苏桃的剑穗上,还系着片槐灵脉的新叶,青禾的灵脉图鉴里,多了张老摊主画的糖人图案,李郎的竹节契上,又多了缕新的绿光。
往桃溪坞走时,老桃树的叶子还在沙沙响,盂兰盆里的灵光,竟跟着我们走了很远,像在送我们回家。我回头望了望桃溪寺,夜色里,灵脉的光还在闪,像星星落在了人间,突然明白,不管过多少年,不管走多远,只要灵脉还在,只要我们还记着这份传承,这方山海,就永远会有暖光。
灵脉光跟着我们往桃溪坞走时,夜风突然裹来缕熟悉的桂香——转头就见西丘的桂灵脉竟飘来了缕淡金光,缠在苏桃的剑穗上,像在引路。“桂灵脉这是要带我们去别处?”林欢摸了摸袖中的灵脉图鉴,书页已经在发烫,显然是灵脉在呼应。
我们跟着淡金光走了约莫两柱香,眼前突然出现片桂树林——每棵桂树上都缠着淡金光,连落在地上的桂花都泛着微光,踩上去软乎乎的,还带着暖香。最中间那棵老桂树下,摆着个旧石桌,桌上放着个青瓷碗,碗里盛着些桂花蜜,蜜上飘着缕榕灵脉的深褐气。
“这是前代护脉修士的歇脚处!”林娟蹲下身,指尖拂过石桌,竟摸出些刻痕——是“苏苓”两个字,旁边还刻着朵小桃花,和苏桃剑上的花纹一模一样。苏桃拿起青瓷碗,碗沿刚碰到她的剑,碗里的桂花蜜突然“嗡”地亮了,竟在半空织出段画面:三百年前的苏苓,正坐在石桌旁,给槐灵脉递桂花蜜,槐灵脉的深褐气缠上她的袖口,像在撒娇。
“原来祖师姑也常来这儿!”苏桃的声音带着颤,她把碗里的桂花蜜倒了些在老桂树根上,老桂树的淡金光立刻亮了,竟在枝头开出了新的桂花,香得人鼻子都软了。青禾跑过去,捡起朵新落的桂花,放进灵脉图鉴里,“我要把它夹在苏苓祖师姑的手札那页,让她们‘见’面。”
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叮咚”的铃声,我们往声音的方向走,竟见片竹林,竹林里挂着许多铜铃,竹灵脉的淡绿光缠着铃绳,风一吹,铃就响,像在唱歌。林欢拿起个铜铃,铃身上刻着“中元护脉”四个字,“这是唐时护脉修士挂的,说铜铃能驱邪祟,护灵脉。”她摇了摇铜铃,铃声刚落,全界灵脉的光都聚了过来,缠在铜铃上,竟让铃声里多了层灵脉的暖意。
走回桃溪坞时,已是深夜,坞口的老槐树下,竟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是白天在玄都观遇到的李郎,他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些竹灵脉的新笋。“我娘说,中元节要给护脉的人送些鲜笋,沾沾灵脉的气。”李郎把竹篮递给我们,新笋上还沾着露水,带着竹灵脉的清韵气,“竹灵脉说,以后每年中元节,都会给桃溪坞送新笋,让我们记得它还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异世界的林小姐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异世界的林小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