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快马赶到苏州,刚入府衙便遇旧吏刁难——苏州府同知王怀安克扣赈灾粮三万石,见李董年轻、钱溥位卑,竟拍着公案叫嚣:“苏州府的事,轮不到你们两个毛头小子管!”钱溥毫不示弱,刷地展开随身带着的“灾民生计簿”:“巡抚钟铭大人有令,赈灾粮需逐户登记、签字画押,你这账册上既无领粮人签名,又无发放记录,漏洞百出,莫非想步魏党贪腐的后尘?”当即拟写弹劾疏,差人快马送京。杨启见疏大怒,立刻命浙江按察使顾彦彻查此案。
顾彦素有“铁面按察”之称,接手案件后当即封锁府库,连夜审讯相关人等,不出三日便查出王怀安贪墨白银两千两的铁证,将其戴上镣铐押解回京。刑部尚书郑衡亲审此案,看着案头的罪证与《大吴律》新增的“贪墨赈灾银”条款,拍案怒斥:“赈灾银是百姓的救命钱,你竟敢中饱私囊!”当即判其斩立决。大理寺卿卫诵复核时,见证据确凿、量刑得当,提笔签下“准斩”二字:“贪墨救命钱,罪无可赦,当以儆效尤。”
扫清障碍后,李董立刻推行新策:白天带着百姓修农舍、疏田间小渠,晚上在油灯下核赈灾账册;柳恒派来的农师则手把手教百姓“分段育苗”。吏科给事中赵毅奉杨启之命暗访苏州,乔装成货郎走街串巷,听到的全是百姓对李董的称赞:“李大人跟咱们一起吃麦饼、修房子,真是青天老爷!”赵毅回京后连夜上疏举荐,沈敬之与陆文渊商议后,也连夜拟好举荐疏,奏请萧桓提拔李董为苏州知府。
刑部衙署的烛火彻夜通明,郑衡正翻阅“江南十才子案”的卷宗,案头堆着高高的平反材料——这是江西按察使江涛冒雨送来的。江涛当年因弹劾魏党权贵被贬西南烟瘴之地,复职后第一件事便是重查这桩轰动江南的冤案。“魏党见才子们写诗讽刺其贪赃枉法,便罗织‘谋逆’罪名加害,真是丧心病狂!”郑衡怒拍案几,震得砚台里的墨汁都溅了出来,“此冤若不平,何以告慰忠魂、昭示天下?”
他传讯当年主办此案的旧吏张彪,对方起初百般抵赖,拍着胸脯喊冤:“此案是按魏党首辅之意办理,卑职只是奉命行事!”直到刑部右侍郎宋昭捧着刚编好的《刑案集要》上前,指着其中“刑讯逼供所得供词无效”的条款:“你这审讯记录上,十名才子的供词一字不差,明显是伪造。如今新律已颁,诬告者与贪腐同罪,你若再狡辩,休怪律法无情!”张彪吓得面如土色,当即如实招供,承认是魏党指使捏造证据。
案件随即上报大理寺,右丞许彬亲自带着卷宗赶赴江南,逐一走访才子家属与当年的证人。在一间破庙里,他见到了幸存的才子苏墨,对方拿出当年藏在墙缝里的诗稿,上面“朱门酒肉臭”的诗句墨迹已淡,却字字刺目。许彬回京后立刻回奏:“此案纯属魏党构陷,十名才子皆是忠良,应即刻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卫诵翻阅完卷宗与证词,当即签署复核文书:“不仅要平反,还要将魏党罪行记入《肃奸录》,让后人皆知其恶行。”
翰林院编修沈修接到撰写《肃奸录》的命令时,正对着窗外的柳树出神——他当年便是因写了讽刺魏党的诗被贬岭南。捧着才子们的诗稿,沈修的眼泪滴落在宣纸上,晕开点点墨痕:“你们的冤屈,我定会一字一句写下来,昭告天下。”他在江南栉风沐雨三月,走访了上百位知情人,写下数万字的实录,详细记录才子们的冤情与魏党的暴行。周伯衡阅后抚须长叹:“此录可与史书并传,为忠良正名,为后世戒。”
此时,精研律法的杨璞阁老正主持修订《大吴律》,案头堆满了各地上报的贪腐案例。他将“阻挠选贤”“诬告忠良”“贪墨赈灾银”等罪名逐一增补入律,刑罚细则则交由宋昭拟定。“律法是吏治的根本,是约束官员的缰绳,”杨璞拿着修订好的律稿对萧桓说,“有了明确法条,贪官污吏便无处遁形,贤才能臣也能安心施政。”萧桓逐页翻阅,御笔朱批“准奏”二字,新律随即刊刻颁行全国。
京营演武场上,黄沙飞扬,一名身着短打的黝黑青年手持长枪,与三名禁军将士缠斗。枪影如梨花纷飞,不过十回合,便将三人的兵器尽数挑落,正是武将遗孤林锐。大将军蒙傲立于高台上,抚须颔首,眼中满是赞许——这后生自武试被破格提拔为禁军校尉后,仅用三月便整肃了京营纪律,京城盗窃案减少七成,市井百姓都称他“林铁枪”。
“陛下有旨,升你为禁军副将,主理京营防务!”蒙傲走下高台,将鎏金副将印信交到林锐手中,玄甲上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京畿是朝廷的根本,是陛下与百官的屏障,你需日夜警醒,不得有半分懈怠。”林锐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印信,声音铿锵:“臣愿以颈血护京城安稳,若有差池,甘受军法处置!”一旁的兵部右侍郎裴衍上前笑道:“军需已为你备好,兵器、粮草随时可调,你只管安心练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玄桢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