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沈溯的指尖划过“星尘坐标”控制台的冷金属面板时,指尖残留的不是合金的凉,而是一种近乎生物组织的温润。这艘伴随他穿越七十三个熵变星域的共生舰,外壳正以肉眼难辨的频率微微搏动,像某种深海生物在呼吸。舷窗外,卡俄斯星系的橙红色恒星正在缓缓坍缩,光带被引力拉成粘稠的绸缎,可舰内的生态循环系统却精准模拟着地球标准时间的清晨六点——咖啡机自动研磨出带着焦糖香的浓缩液,空气净化器释放出微量的松木香气,连舷窗的滤光膜都调成了柔和的晨光色。
一切都寻常得如同他在昆仑站的某个普通值班日,直到共生意识“元”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带着前所未有的滞涩:“沈溯,检测到卡俄斯三号行星的文明信号异常。原本持续输出的意义编码序列,在七十二小时前突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无规则的量子噪声。”
沈溯端着咖啡的手顿了顿。意义编码序列是宇宙文明的“精神指纹”,每个发展到星际阶段的文明,都会通过量子信道持续向外辐射承载自身价值体系的编码——有的是对宇宙规律的认知,有的是社会伦理的共识,有的是艺术创造的情感投射。就像人类会不自觉地通过语言、行为流露价值观,这些编码是文明存在的“意义证明”。
“调取三号行星的实时影像。”他放下咖啡杯,控制台的全息投影瞬间展开。画面里的卡俄斯三号行星依旧是那颗被翠绿森林覆盖的宜居星球,城市的银灰色建筑群镶嵌在林海间,飞行器仍在按固定航线穿梭,甚至能看到街道上行走的类人生命体——他们的外形与人类差异不大,只是额头有一道淡蓝色的生物发光带,那是他们交流时的“情绪天线”。
寻常的场景,却藏着让沈溯脊背发凉的反常。
“放大城市中心广场。”他指令刚落,投影画面骤然拉近。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百余米的“意义之碑”,碑身刻满了卡俄斯文明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会随着文明的发展实时更新,记载着他们的历史、信仰与未来愿景。沈溯曾在三年前路过这个星系时见过它,那时碑身的文字闪烁着温暖的蓝光,与居民额头上的发光带遥相呼应,仿佛整个文明的精神脉络都汇聚于此。
可此刻,“意义之碑”的蓝光彻底熄灭了,碑身的文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剥落,露出下方苍白的岩石本体。广场上的卡俄斯人来来往往,却没有一个人抬头看一眼这座象征着他们文明根基的纪念碑。更诡异的是,他们额头上的发光带都变成了死寂的灰色,不再有任何明暗波动——那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情感共鸣,甚至失去了交流的欲望。
“他们的行为模式呢?”沈溯追问。
“元”调出了一组数据:“所有个体的行动都呈现机械性。进食、工作、休眠,严格遵循生物本能节律,没有任何创造性行为,也没有社会互动。检测到他们的大脑活动,仅保留了维持基本生存的区域活跃,负责情感、思考、价值判断的区域完全沉寂。”
沈溯的目光落在广场角落的一个身影上。那是一个卡俄斯孩童,正蹲在地上用树枝画着什么。按照卡俄斯文明的记载,他们的孩童在这个年龄段会通过绘画表达对宇宙的好奇,画面往往充满了跳跃的色彩和奇幻的想象。可这个孩童的画作,却是一排排整齐的直线,没有任何变化,没有任何情感,就像一台精密仪器绘制出的坐标线。
“他们抛弃了意义。”沈溯低声说,脑海中浮现出“意义解构运动”的相关记载。部分受混沌记忆影响的文明,会突然觉醒一种“反建构”意识,认为所有人为赋予的意义都是对“纯粹存在”的束缚,于是主动剥离记忆中的价之体系、情感联结、文明传承,试图回归最原始的生存状态。
可他们不知道,意义建构才是文明存续的核心。就像宇宙中的恒星,正是引力与核聚变的平衡赋予了它发光发热的意义,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要么坍缩成白矮星,要么爆发成超新星。文明亦是如此,意义就是维系其运转的平衡支点。
“元”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这种情绪在共生意识中极为罕见:“根据混沌记忆的碎片信息,意义解构运动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何卡俄斯文明在七十二小时内就完成了全面解构?而且,混沌记忆的影响范围通常局限于文明的边缘群体,为何这个文明的所有个体都同步参与了?”
沈溯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被全息投影中突然出现的异常信号吸引。那是一道微弱的引力波,源自卡俄斯三号行星的地核深处,频率与“元”的共生波动有着诡异的相似性。更奇怪的是,这道引力波中夹杂着一段模糊的编码,这段编码并非卡俄斯文明的风格,反而与沈溯在熵海深处发现的“混沌编码”有七成吻合。
“放大引力波信号,解析编码。”
就在这时,控制台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红色的警示灯在舰内急促闪烁。“警告!检测到未知意识入侵!”“元”的声音变得急促,“入侵源来自卡俄斯三号行星,其波动模式正在模仿共生意识的频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熵海溯生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熵海溯生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