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这片地界上,往南走,翻过九十九道梁,绕过八十一道弯,有个地方叫罗家冲。这村子不大,百十来户人家,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日子过得不富裕,但也算安宁。村子东头有块怪石头,模样特别,不是四平八稳地蹲在那儿,而是头朝下,脚朝上,活脱脱像个人在拿大顶。村里人管它叫“倒立石”。
说起这倒立石,老人们总能咂摸着旱烟,给你讲上半天。他们说,这石头不是天生就这样的,它是从一个叫罗天九的和尚身上来的。
那得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久到村里最老的寿星也只是在爷爷的爷爷嘴里听过。那时候,罗家冲来了个游方的和尚,法号就叫罗天九。这和尚长得不咋地,又干又瘦,一身洗得发白的僧袍上补丁摞着补丁,脚上蹬着一双快磨穿了底的草鞋。他不像别的和尚那样,坐在庙里念经,或是敲着木鱼化缘。罗天九的化缘方式,怪得很。
他到了一个村子,不讨米,不要钱,就找村口最显眼的地方,往那儿一倒立。双脚笔直地戳向天,脑袋杵在地上,一动不动,跟个石墩子似的。一开始,人们都当他是个疯和尚,围着看热闹。可他倒立一天,没人理他,他就倒立两天;两天没人理,他就倒立三天。饿了,就翻个身,啃几口自己带的干馍;渴了,就捧几口沟里的水。村里人看他实在可怜,心软的就端来一碗热粥,或者拿来几个窝头。罗天九这才收了功,双手合十,念声“阿弥陀佛”,然后继续上路。
就这么着,罗天九走遍了十里八乡,他倒立过的石头,据说都沾了他的灵气。有一年,他走到了罗家冲。那时候罗家冲正赶上大旱,土地裂得跟乌龟壳似的,河床都见了底,田里的庄稼苗儿一片片地枯黄,眼看就要颗粒无收。村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天天到龙王庙里烧香磕头,可天上连个云星儿都没有。
罗天九到了村里,二话不说,就在村东头那块最大的青石板上,倒立了起来。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他还是那个姿势,风吹日晒,纹丝不动。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和尚怕不是真傻了,有的说他是来村里添乱的。只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觉得新奇,天天围着他看,学着他的样子,也想倒立,可没一个能坚持超过三口气,就脸红脖子粗地摔了个四脚朝天。
到了第七天,罗天九还是倒立着,但他的身体已经开始微微摇晃,显然是到了极限。村里一个心善的老太太看不下去了,端了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汤过去,颤巍巍地说:“大师,喝口汤吧,你看你,再这么下去,人就要没了。”
罗天九像是没听见,依旧一动不动。老太太急了,把汤碗往地上一放,叹了口气:“唉,你这和尚,是铁打的吗?老天爷不下雨,你拿大顶有啥用啊!”
就在这时,一直围在旁边看热闹的几个孩子,不知是淘气还是真心想帮和尚,学着罗天九的样子,在那块青石板旁边歪歪扭扭地倒立起来。他们小脸憋得通红,嘴里还念念有词:“老天爷,下雨吧!老天爷,下雨吧!”
说来也怪,就在孩子们倒立没多久,一直晴朗无云的天空,西边竟然飘来了一小片乌云。那云越聚越多,越压越低,天色一下子暗了下来。一阵凉风吹过,带来了久违的湿气。村民们还没反应过来,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
“下雨了!下雨了!”整个罗家冲都沸腾了。男女老少都冲进雨里,任凭甘霖浇在身上,又哭又笑。大家这才想起那个倒立的和尚和那几个孩子,纷纷跑到村东头。
雨幕中,罗天九依然保持着倒立的姿势,仿佛一座雕像。而那几个孩子,早就被大人抱了起来,在雨中欢呼。雨下了足足一个时辰,干涸的土地喝饱了水,枯黄的庄稼也挺直了腰。雨停后,太阳出来,天上还挂着一道漂亮的彩虹。
村民们再去找罗天九时,却发现他已经不见了。只有他倒立过的那块青石板,不知怎的,竟也跟着他一起“倒立”了起来,变成了头下脚上的模样,跟罗天九化缘时的姿态一模一样。石头表面光滑,仿佛被岁月打磨过,充满了神秘感。
从那以后,罗家冲就流传开一个说法:这“倒立石”就是罗天九的化身,他有求必应,但只应验孩子们的心愿。只要遇到大旱,村里的孩子只要跑到倒立石前,模仿罗天九的样子倒立,诚心祈雨,不出三天,必定会下雨。这事儿,百试百灵。
可怪就怪在,这法子对大人没用。村里不信邪的壮汉,自己也偷偷试过。有个叫李大牛的,力气大得很,他觉得自己倒立得比小孩稳当,心也更诚。有一年天旱,他半夜跑到倒立石前,扎扎实实地倒立了一炷香的功夫,累得满头大汗,眼冒金星,可结果呢?三天过去了,天上连个云彩丝儿都没有。还有村里最虔诚的王婆婆,她不会倒立,就让自己的儿子扶着她的腿,在石头前倒立着念经,念得口干舌燥,也照样没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