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明水泉子遗址:位于明水镇境内,是明水县名称的由来地。遗址内保留有古代泉眼遗迹,周边发现了清代早期移民居住的房屋地基、农具残片等,见证了明水地区从游牧之地向农耕村落转变的历史过程。现遗址周边已建成小型纪念广场,立有“明水泉子”石碑,供群众参观纪念。
3. 抗日联军密营遗址:分布于明水县北部育林乡、树人乡境内,包括多处抗日联军密营、战壕、粮仓遗址。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此建立秘密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遗址内出土了枪支弹药、军用锅、马刀等文物,记录了抗日联军在明水地区的斗争历史。现部分遗址已被修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群众缅怀先烈、接受红色教育。
4. 明水县老县衙遗址:位于明水镇中心区域,为1913年明水县设县后修建的县衙所在地。遗址保留了部分房屋地基、院墙残垣以及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石碑、石狮子等文物,反映了明水县近代行政建制的变迁,是研究当地近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10年,当地政府对遗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增设了历史介绍牌,方便群众了解其历史背景。
5. 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明水镇西北部,始建于1952年,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陵园内安葬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明水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立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上刻有烈士姓名和事迹。陵园内还设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展示烈士遗物、历史照片、文献资料等,是明水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当地群众和学生都会前来祭扫缅怀。
四、各乡镇简介
(一)5镇
1. 明水镇:明水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镇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6个社区。境内交通便利,明海公路、明沈公路穿境而过,设有明水汽车站,是全县交通枢纽。镇内拥有明水县博物馆、明水县文化体育中心、革命烈士陵园等文化设施,以及多家商场、超市、医院,生活配套完善。农业以玉米、大豆种植为主,工业以粮食加工、机械维修、服装加工为主,是明水县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乡镇。
2. 兴仁镇:位于明水县城东南部,距县城约25公里,镇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镇内交通便利,明兴公路穿境而过,农业以玉米、大豆、水稻种植为主,是明水县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特色产业为生猪养殖和蔬菜种植,镇内有多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和蔬菜大棚,产品销往周边市县。镇内设有兴仁镇文化站,经常举办农民文艺汇演、书法绘画展览等活动,文化氛围浓厚。
3. 永兴镇:位于明水县城西南部,距县城约30公里,镇域面积约210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农业以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肉牛养殖和中草药种植(如板蓝根、防风),镇内有肉牛养殖合作社和中草药种植基地,带动农民增收。永兴镇历史悠久,境内有多处清代移民村落遗址,镇内永兴村是县级文明村,村容整洁,基础设施完善。
4. 崇德镇:位于明水县城西北部,距县城约35公里,镇域面积约220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镇内交通便利,明林公路穿境而过,农业以玉米、大豆种植为主,林业资源较为丰富,镇内有崇德林场,主要种植杨树、松树等树种,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如养蜂、种植食用菌)。崇德镇民间艺术活跃,东北大秧歌、二人转表演团队众多,每逢节假日举办文艺演出,深受群众喜爱。
5. 通达镇:位于明水县城东北部,距县城约20公里,镇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农业以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淡水养殖(如鲤鱼、鲫鱼养殖),镇内有多处小型水库和池塘,既是灌溉水源,也是休闲垂钓的好去处。通达镇注重生态保护,镇内有多处湿地,栖息着多种水鸟,是生态观光的理想之地。
(二)7乡
1. 双兴乡:位于明水县城东部,距县城约15公里,乡域面积约170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农业以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烤烟种植和禽类养殖(如肉鸡、蛋鸡养殖),是明水县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乡内设有双兴乡烤烟技术服务站,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烤烟,提高产量和质量。
2. 永久乡:位于明水县城南部,距县城约22公里,乡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农业以玉米、大豆、水稻种植为主,因粮食产量稳定而得名“永久”。乡内拥有永久乡农机合作社,配备大型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设备,为农民提供农机作业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永久乡民间剪纸艺术发达,乡内有多个剪纸艺人,作品在省市内具有一定知名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