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辖区域与行政区划
玄武区位于南京市主城东北部,是南京中心城区的核心板块,东与栖霞区接壤,南与秦淮区相邻,西与鼓楼区毗连,北与栖霞区、鼓楼区交界,辖区内紫金山横贯东西,玄武湖镶嵌其中,山水资源与城市空间交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75.46平方千米,是南京市面积较小的市辖区之一,但因地处城市核心,人口密度与发展密度均处于全市前列。
截至2024年,玄武区无下辖县与县级市,共设有10个街道办事处,各街道功能定位明确,涵盖行政核心、科教高地、商业中心、历史文化街区等多元功能区。10个街道分别为:
- 梅园新村街道:位于玄武区东南部,是南京重要的行政与红色文化核心区,南京市委、市政府驻地位于此,同时拥有梅园新村纪念馆等红色遗址,兼具行政服务与文化纪念功能。
- 新街口街道:地处玄武区西南部,与秦淮区、鼓楼区交界,是南京传统商业中心“新街口”的核心区域之一,聚集了德基广场、中央商场等高端商业体,商业氛围浓厚,是全市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核心集散地。
- 玄武门街道:位于玄武区中西部,因临近南京明城墙玄武门而得名,辖区内包含玄武湖公园、南京站北广场等重要节点,是连接主城与城北的交通枢纽,同时兼具生态景观与交通服务功能。
- 锁金村街道:位于玄武区东北部,紧邻紫金山与玄武湖,辖区内有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同时聚集了锁金村美食街等生活配套区域,是科教与居住融合的街道。
- 红山街道:地处玄武区北部,北接栖霞区,是玄武区面积较大的街道之一,辖区内有红山森林动物园、南京站南广场等标志性场所,同时分布着多个大型居住社区,是城北重要的居住与休闲板块。
- 孝陵卫街道:位于玄武区东部,紫金山南麓,因明代“孝陵卫”(保卫明孝陵的军事单位)而得名,辖区内有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山陵、明孝陵等核心景区,是科教与文旅融合的重点区域。
- 玄武湖街道:环绕玄武湖分布,辖区内包含玄武湖大部分水域及周边景区,同时覆盖南京站周边区域,是玄武区生态景观资源最集中的街道,承担着景区管理与交通疏导的重要职能。
- 兰园街道:位于玄武区中部,是南京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内有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等行政机构,同时分布着多个老旧小区,行政服务与居民生活功能交织。
- 长江路街道:地处玄武区南部,以长江路为核心轴线,沿线分布着总统府、南京图书馆、江苏美术馆等文化地标,是玄武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街道,文化氛围浓厚。
- 后宰门街道:位于玄武区中部,紫金山南麓,因明代“后宰门”(明故宫北门)而得名,辖区内有明故宫遗址公园、南京博物院等历史文化场所,同时靠近中山陵景区,文旅资源丰富。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一)历史沿革
玄武区的历史与南京城的发展深度绑定,作为南京主城的核心区域,其辖区范围虽随时代变迁有所调整,但始终是南京政治、文化、军事的核心承载地,历史沿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留下了厚重的历史印记。
- 先秦至秦汉时期(起源阶段):玄武区所在区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发现的北阴阳营遗址(位于今玄武区北京东路附近),距今约6000年,是南京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证明此处早在远古时期就是人类聚居地。春秋战国时期,该区域属吴国,后属越国、楚国,楚威王时期“埋金镇王气”,金陵之名初现,玄武区成为金陵城的早期核心区域之一。秦朝统一后,设秣陵县,玄武区属秣陵县管辖;汉朝时期,先后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封地,后恢复秣陵县建制,区域内开始出现早期城镇雏形。
- 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城核心):三国东吴时期,孙权定都建业(今南京),玄武区所在的北部区域因靠近紫金山,成为皇家园林与军事防御的重要区域,当时的“后湖”(今玄武湖)被辟为皇家湖泊,用于训练水军。东晋时期,司马睿定都建康(今南京),玄武区成为都城东北部的重要板块,先后修建了多个皇家宫殿与寺庙,其中鸡笼山(今鸡鸣山)一带成为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始建于西晋的鸡鸣寺(当时称“栖玄寺”)在此时期逐渐兴盛。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均以建康为都,玄武区作为都城核心区域,宫殿、官署、寺庙密集,如南朝梁时期修建的同泰寺(鸡鸣寺前身),成为当时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梁武帝曾多次在此“舍身”为僧,推动了佛教在江南的传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