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现代时期:清末民初,宁芜铁路、205国道(原京芜公路)建成,境内交通条件改善,板桥、梅山一带开始出现小型工业;抗日战争时期,境内是南京保卫战的外围战场之一,多处留下抗战遗迹;1949年后,境内先后属江宁县、南京市第八区、第九区;1955年,第九区更名为雨花台区(因雨花台得名);1965年5月,江东区、雨花台区全部及中山陵园部分区域合并,形成新的雨花台区;20世纪70年代后,依托钢铁、化工产业,板桥、梅山成为工业重镇;21世纪以来,软件产业崛起,软件大道沿线成为南京软件产业核心区,同时雨花台的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
文化特色
- 红色文化:以雨花台烈士陵园为核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承载着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与红色记忆。每年清明节、建党节等重要节点,会举办祭扫先烈、红色宣讲等活动,吸引全国游客前来缅怀,成为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 非遗文化:拥有两项代表性非遗项目——南京微雕和西善民歌。南京微雕以“细如发丝、精于毫厘”着称,艺人在象牙、米粒等微小载体上雕刻山水、人物、文字,境内有多位微雕传承人,作品曾获国家级奖项;西善民歌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农耕、生活中创作的民间歌曲,内容多反映田园生活、爱情故事,旋律悠扬,如《打麦号子》《采花调》,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街道定期举办民歌展演活动。
历史人物与遗址
历史人物
- 邓中夏: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33年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他参与领导了省港大罢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等重大革命运动,为中国工人运动和革命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其牺牲精神成为雨花台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雨花台烈士陵园内设有邓中夏烈士事迹陈列。
- 恽代英: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1931年在南京雨花台牺牲。他长期从事青年运动和革命宣传工作,创办《中国青年》杂志,培养了大批革命青年,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革命理论观点,雨花台烈士陵园内有恽代英烈士纪念碑,其事迹被广泛传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曾在雨花台区将军山一带驻军抗金。相传岳飞在此训练士兵、修筑防御工事,多次击退金兵进攻,当地留有“岳飞祠”“抗金故垒”等遗迹,将军山也因岳飞驻军而得名,其精忠报国的精神在当地影响深远,成为区域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
- 云光法师:南朝梁代高僧,是雨花台名称的起源人物。相传他在雨花台所在的岗地设坛讲经,因佛法精深感动佛祖,天降雨花(花瓣)落地化为彩石(即雨花石),“雨花台”由此得名。他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千年,成为雨花台文化的开篇,雨花台风景区内设有云光法师讲经台遗址,供游客缅怀。
历史遗址
-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雨花街道雨花台景区内,始建于1950年,是为纪念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年代涵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在于承载了近10万名革命先烈的牺牲事迹,是全国最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之一,现存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纪念桥等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年均接待游客数百万,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核心场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西善桥南朝墓葬群:位于西善桥街道,年代为南朝时期(主要是齐、梁),是南朝贵族的墓葬集中区域。1950年代以来,先后发掘出多座墓葬,其中“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墓最为着名,出土的砖画线条流畅、人物生动,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为研究南朝时期的社会结构、丧葬制度和艺术水平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部分文物藏于南京博物院,墓葬遗址受重点保护。
- 南京明城墙(雨花台段):位于雨花街道雨花台景区北侧,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南京明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段城墙依山而建,气势雄伟,现存长度约1.5公里,保留了明代城墙的原始结构(如城砖、垛口),核心价值在于见证了明代南京的城市防御体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对公众开放,可登高俯瞰雨花台风光。
- 板桥古镇遗址:位于板桥街道,历史可追溯至南朝,兴盛于明清,是长江岸边重要的商贸古镇。遗址内现存部分明清时期的街巷、民居和商铺遗迹,曾是长江航运的重要码头,繁盛时期“商贾云集、舟楫往来”,核心价值在于反映了明清时期长江下游沿岸古镇的商贸文化与生活场景,现部分区域已规划为历史文化展示区,供游客了解板桥的历史变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