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化脉络
历史沿革
- 古代时期:溧水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境内发现薛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为南京地区最早的原始聚落遗址);春秋时期属吴国,后归越国,战国时期属楚;秦统一后属会稽郡溧阳县;西汉时期设溧阳县,治所在今溧水区境内,为溧水地区最早的行政建置;三国东吴时期属丹阳郡;西晋至南北朝,境内先后属丹杨郡、义兴郡,逐步形成集镇;隋唐时期,公元598年设溧水县,属蒋州,“溧水”之名沿用至今;明清时期,溧水县属江宁府(应天府),为南京南部重要的粮食产区与交通节点,永阳、洪蓝等地因水运兴盛,成为商贸集镇。
- 近现代时期:清末民初,沪宁铁路、宁杭公路建成,带动柘塘、永阳等地工商业发展;1912年民国建立后,溧水县属江苏省金陵道;抗日战争时期,境内是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李巷村曾为新四军苏南行政公署、溧水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留下大量红色遗迹;1949年后,溧水县先后属苏南行署区、镇江专区、常州专区、镇江地区;1983年,溧水县划归南京市;2013年,溧水县撤县设区,成立南京市溧水区;21世纪以来,依托溧水经济开发区、南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溧水区逐步发展为南京南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核心区,同时大力开发无想山、石臼湖等生态旅游资源。
文化特色
- 红色文化:溧水区是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有李巷红色旅游区、大金山国防园等红色资源。李巷村被誉为“苏南小延安”,1941年至1945年,新四军在李巷建立苏南抗日根据地,留下新四军司令部、兵工厂、医院等遗迹,现建有李巷纪念馆、抗日文物陈列馆;每年清明节、建党节,当地会组织红色祭扫、抗日故事宣讲活动,传承新四军“铁军精神”,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 非遗文化:拥有多项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洪蓝玉带糕制作技艺”“溧水吆喝”“石湫民歌”。“洪蓝玉带糕”制作技艺始于清代,以糯米、白糖、芝麻、核桃等为原料,经多道工序制成,糕点形似玉带,香甜软糯,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溧水吆喝”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农耕、商贸活动中创作的口头艺术,如叫卖声、劳动号子,生动反映了溧水民俗生活,现仍在民间传承。
- 水乡文化:依托石臼湖、固城湖等湖泊湿地,形成独特的水乡文化。和凤镇、洪蓝街道等滨湖区域保留有水乡民居(白墙黛瓦、临水而建)、渔船、渔网等水乡元素,当地居民仍保留捕鱼、采菱等传统生活方式;每年秋季举办“石臼湖大闸蟹文化节”,展示水乡水产文化,同时开展龙舟赛、渔歌表演等活动,传承水乡民俗。
历史人物与遗址
历史人物
- 周处:西晋时期名将、大臣,祖籍义兴郡阳羡(今宜兴),曾在溧水地区活动。周处年轻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后改过自新,留下“周处除三害”的典故(除南山白额虎、长桥蛟龙及自身恶习),其知错能改的精神流传千古;相传周处曾在溧水斩蛟,境内留有“周处斩蛟台”遗迹,为溧水历史文化增添了传奇色彩。
- 颜真卿:唐代着名书法家、政治家,曾任昇州(今南京)刺史,期间曾巡视溧水,留下题咏。颜真卿擅长楷书,书法风格雄浑大气,被誉为“颜体”,他在溧水期间倡导文化教育,推动当地文风发展,现溧水城隍庙内保留有颜真卿题刻的碑记,为溧水文化遗产增色。
- 陈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溧水李巷村领导苏南抗日斗争。1943年,陈毅在李巷主持召开新四军苏南根据地重要会议,部署抗日游击战争,动员群众参与抗日,巩固了苏南抗日根据地,其抗日事迹在溧水民间广为流传,李巷村建有陈毅同志旧居,供游客缅怀。
- 巫恒通:抗日民族英雄,溧水人,曾任溧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1年,巫恒通在与日军作战中被俘,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绝食殉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现溧水建有巫恒通烈士纪念馆,其事迹被列入溧水红色教育教材,激励后人铭记历史。
历史遗址
- 薛城遗址:位于永阳街道薛城村,距今约6000年,是南京地区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落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发现有居住区、墓葬区、灰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如红陶、黑陶)、石器(如石斧、石锛)、骨器(如骨针、骨锥),展现了当时先民的农耕、渔猎与制陶生活,现建有薛城遗址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是研究长江下游史前文明的重要场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