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紫砂工艺传承:紫砂工艺是宜兴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传承千年,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丁蜀镇,紫砂制作技艺世代相传,从泥料开采、练泥、制壶到烧制,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规范与独特的技巧。如今,紫砂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蜀山古南街、紫砂博物馆等场所,经常会有紫砂艺人现场展示制作技艺,游客可近距离观看紫砂器的制作过程,甚至参与体验制作简单的紫砂小件,感受紫砂工艺的独特魅力。
3. 水乡婚嫁习俗:宜兴的传统婚嫁习俗保留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流程繁琐且富有寓意。从说媒、定亲到迎娶、拜堂,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礼仪。定亲时男方需送“六礼”,包括彩礼、糕点、烟酒、茶叶、首饰、布料等;迎娶时新娘需坐花轿、跨火盆、踩米袋,寓意着吉祥如意、富贵美满、传宗接代;拜堂后有闹新房、敬茶等互动环节,充满了喜庆氛围。婚礼上的宴席注重排场与寓意,菜品多以湖鲜、家禽、糕点为主,席间宾客举杯欢庆,热闹非凡。如今传统婚嫁习俗虽有简化,但部分核心礼仪仍被保留,成为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4. 节庆习俗: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守岁、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时会获得压岁钱,寓意平安健康;元宵节有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的习俗,团氿风景区、龙背山森林公园等会举办灯会,灯火密集,吸引大量市民游客;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的习俗,太湖沿岸、团氿湖等水域会举办龙舟比赛,选手奋力拼搏,岸边观众呐喊助威,场面热烈;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的习俗,竹海风景区、云湖大坝等视野开阔之地是赏月佳处,家人围坐共话团圆。
(二)特色美食
1. 宜兴乌米饭:宜兴传统特色美食,历史悠久,以糯米、乌树叶为原料制作而成。将乌树叶捣碎取汁,浸泡糯米至发黑,再经蒸煮制成,成品色泽乌黑发亮,口感软糯香甜,带有独特的植物清香。乌米饭营养丰富,具有明目、益气等功效,是宜兴人春季常吃的美食,也是游客到宜兴必尝的特色小吃之一,可直接食用,也可搭配白糖、蜂蜜调味。
2. 宜兴百合:宜兴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历史超千年,以个大、瓣厚、味甜着称。宜兴百合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烹饪方式多样,可清蒸、煲汤、炒菜,清蒸百合保留原汁原味,清甜软糯;百合莲子粥、百合炒西芹等菜品兼具营养与风味,是宴席与日常饮食中的佳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优质选择。
3. 太湖三白:宜兴东接太湖,太湖银鱼、白虾、白鱼是当地标志性湖鲜美食。银鱼通体透明,无鳞无刺,肉质细嫩,可清蒸、炒蛋、做汤,银鱼炒蛋口感滑嫩,营养丰富;白虾体型小巧,外壳薄脆,虾肉鲜甜弹牙,适合白灼、盐水煮,最大程度保留鲜味;白鱼体型修长,肉质紧实,清蒸或红烧皆佳,清蒸白鱼鲜而不腥,是湖鲜中的珍品。
4. 宜兴酱排骨:借鉴无锡酱排骨工艺,结合本地风味改良而成。选用新鲜猪肋排,配以酱油、冰糖、黄酒、八角、桂皮等调料,经焯水、煸炒、慢炖数小时制成。成品色泽红亮,肉质酥烂,入口即化,咸中带甜,香味浓郁,肥而不腻,是宜兴宴席上的经典菜品,也是市民日常餐桌上的家常菜,深受本地人与游客喜爱。
5. 宜兴竹海山珍:依托南部山区丰富的物产,形成了以竹荪、竹虫、笋干等为主的山珍系列。竹荪肉质肥厚,口感脆嫩,适合煲汤、炒菜,竹荪鸡汤鲜香味美;笋干选用新鲜竹笋晾晒制成,风味独特,可炖肉、炒菜,笋干烧肉咸香下饭;竹虫营养丰富,油炸后酥脆可口,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下酒菜,展现了宜兴山区的饮食特色。
6. 徐舍小酥糖:宜兴传统糕点,以面粉、白糖、猪油、芝麻等为原料,经揉面、制馅、烘烤等多道工序制成。成品色泽金黄,层次分明,外皮酥脆,内馅软糯,甜而不腻,带有浓郁的芝麻与猪油香味。小酥糖分为原味、椒盐味等多种口味,是宜兴人节日馈赠、日常食用的糕点,也是游客喜爱的伴手礼。
7. 宜兴糖芋头:宜兴传统甜点名吃,以本地优质芋头、红糖、桂花为原料制作而成。将芋头蒸熟后,加入红糖熬煮至浓稠,撒上桂花即可,成品色泽红亮,芋头软糯香甜,汤汁浓稠顺滑,桂花香气四溢。糖芋头是宜兴人冬季常吃的甜品,也是庙会、街头巷尾常见的小吃,温暖香甜,令人回味无穷。
8. 周铁腊味:周铁镇传统特色美食,以猪肉、鸭肉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腌制、晾晒、熏制而成。腊味包括腊肉、腊肠、腊鸭等,成品色泽红亮,香味浓郁,咸香带鲜,可蒸、可炒、可煮,腊肉炒青椒、腊肠炒饭等菜品风味独特,是宜兴人冬季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游客购买伴手礼的热门选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