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三清观:位于徐州博物馆附近,始建年代说法不一,有唐代、东汉、明代等多种记载,历史悠久,历经多次重修与扩建。现存明清古碑多块,现为徐州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建筑分三层,主殿供奉三清四御,配殿有龙王殿、财神殿等。观内设有大风书画研究院、抄经室、道医馆等,提供素面等素食,体现了道教文化与生活的融合。
4. 兴化寺:位于云龙山北麓,始建于北魏,原名石佛寺,因寺内有依山而凿的大石佛而闻名。大石佛高11.5米,为北魏时期雕刻,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之一。寺庙依山而建,殿宇错落,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是佛教文化与山水景观结合的典范。
七、民俗风情与特色味道
(一)民俗风情
徐州的民俗风情兼具南北特色,充满生活气息与地方特色。庙会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各地庙会时间不同,以玉皇宫庙会、泰山庙会最为着名。庙会期间,现场设有祈福仪式、戏曲表演、民间艺人展演等活动,各类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吸引周边群众前来参与,延续了传统的民间习俗。
婚嫁习俗方面,徐州保留了许多传统礼仪,从说媒、定亲到迎娶、拜堂,流程完整,寓意吉祥。男方的“聘礼”与女方的“嫁妆”都有特定讲究,迎娶过程中有跨火盆、踩米袋等仪式,象征着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如今,婚嫁习俗虽有所简化,但核心礼仪依然保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民间艺术方面,徐州梆子是当地代表性戏曲剧种,唱腔高亢激昂,表演粗犷豪放,多演绎历史题材与民间故事,深受群众喜爱。柳琴戏唱腔婉转悠扬,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常用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此外,苏北琴书、剪纸、面塑等民间艺术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庆方面,徐州人重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全家团聚,贴春联、守岁、拜年;元宵节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草;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这些习俗与南北各地既有相似之处,又融入了地方特色,展现了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二)特色味道
徐州美食融合南北风味,形成了咸鲜醇厚、风味独特的饮食风格,既有北方的豪放大气,又有南方的精致细腻。
1. 地锅鸡:徐州经典名菜,以散养土鸡为原料,配以土豆、粉条等食材,在铁锅中文火慢炖,锅边贴上玉米饼。鸡肉软烂入味,玉米饼吸收了汤汁的鲜香,口感外酥里嫩,是徐州人待客的招牌菜。
2. 羊方藏鱼: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菜,将羊肉与鲫鱼同烹,羊肉酥烂,鱼肉鲜嫩,汤汁浓郁,营养丰富。这道菜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体现了徐州古代的烹饪智慧。
3. 把子肉: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大块,用酱油、冰糖等调料慢炖至酥烂,色泽红亮,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是徐州人日常饮食中的常见菜肴,常搭配米饭食用。
4. 小儿酥糖:徐州传统糕点,以芝麻、麦芽糖等为原料,制作工艺精细,口感酥脆香甜,入口即化,是老少皆宜的零食,也是当地特色礼品。
5. 蛙鱼:夏季特色小吃,以山芋淀粉为原料,制成蝌蚪状的凉粉,配以醋、酱油、蒜泥、辣椒油等调料,口感爽滑,酸甜可口,清热解暑。
6. 烙馍:徐州传统面食,用面粉加水制成薄饼,在鏊子上烙熟,口感筋道,可卷菜、卷肉食用,是徐州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北方面食的特色。
此外,丰县的苹果、白酥梨,邳州的银杏果、苔干,沛县的狗肉等地方特产,也成为徐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当地丰富的物产与饮食特色。
八、旅游指南攻略
(一)最佳旅游时间
徐州四季分明,最佳旅游时间为春季(3-5月)与秋季(9-11月)。春季气温适宜,万物复苏,云龙山、云龙湖等景点鲜花盛开,适合踏青赏景;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大洞山的茱萸、邳州的银杏林景色迷人,是登高赏秋、品味民俗的好时节。夏季气温较高,但可前往潘安湖湿地公园、云龙湖等水域景点避暑;冬季气温较低,可感受古城的冬日韵味,参与春节庙会等民俗活动。
(二)交通指南
1. 铁路:徐州东站是高铁枢纽,京沪高铁、陇海高铁在此交汇,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主要城市;徐州站为普速铁路枢纽,通达全国多地。市内可乘坐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及公交车前往各景点,交通便捷。
2. 公路:连霍高速、京沪高速、徐明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自驾出行方便快捷。徐州汽车总站、汽车南站等客运站有发往周边县市及省内外城市的长途客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